中医古籍
  • 双解散

    《宜明论方》卷六:双解散处方

    益元散210克 防风通圣散210克

    制法

    上药一处相和入拌匀。

    功能主治

    疏风解表,通便泻热。治风寒暑湿、饥饱劳疫、内外诸邪所致恶寒发热。或小儿生疮疹,透发不快,有汗或无汗,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者。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入葱白15厘米,盐豉50粒,生姜3片,煎至150毫升,温服。

    摘录《宜明论方》卷六金·《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双解散组成

    防风通圣散、益元散各七两(各210克)。

    用法

    每次服9克,加葱白5寸,盐豆豉50粒,生姜3片,水煎服。也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

    祛风解表清暑,泻热通便利湿

    主治

    外感风邪,头痛身疼、恶寒发热、咽痛咳嗽、咯痰气急;暑湿,胸闷纳呆、尿少、口苦口干;大饥大饱、劳役所伤,大便秘结、脘腹胀闷、头目昏眩、目赤睛痛、身热心烦、汗多口渴、尿赤不畅、呕恶不舒;疮疡肿毒;肠风痔漏;丹斑瘾疹等。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荨麻疹、生殖器疱疹等病症。

    1.流行性感冒(个案):以本方汤剂加减治疗邪犯卫表型流感。每日2剂,分4次服,4剂尽后而愈。(《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4年第10卷)。

    2.荨麻疹:以本方作汤剂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1个疗程为5日,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期间停用一切抗组胺药及皮质激素,同时饮食禁忌辛辣、鱼虾刺激性食物。疗效评定以风团及瘙痒全部消失,划痕试验阴性,停药6个月以上无复发为治愈。结果:治愈22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第6期)

    3.生殖器疱疹(个案):患者生殖器疱疹迁延不愈,本方改汤剂,服用2剂疼痛止,渗液减半。服10剂后症状消失。上方去滑石,加生薏苡仁,配3剂打粉装胶囊服用,每日3次,每次3克,半年后随访未发。(《江苏中医药》2003年第7期)

    方解

    双解散方用祛风清热、表里同治的防风通圣散,合以清热解暑、利尿除湿的益元散,再助以发汗解表和中的生姜、豆豉、葱白等,表里双解,风暑湿并驱。临床应用以外感风邪、头痛恶寒、发热咽痛、咳嗽气急、周身酸痛,暑日湿阻、大便秘结、口干口苦、尿赤不畅、身热心烦为辨证要点。

    方中益元散由滑石、甘草和朱砂组成,朱砂历代本草都载有毒,而其于煎煮过程中能游离出金属汞,使毒性增强,所以多入丸散,不入煎剂,成方益元散也应调服使用。另,本品不宜大量服用,亦不宜少量久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尚见于治疗天行赤眼、药疹、发热等病症。

    方歌

    防风通圣加益元,双散同用谓双解,祛风解表以清暑,泻热通便还利湿。

    摘录金·《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更多中药材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保元寒降汤处方生山药30克 野台参15克 生赭石25克(轧细)知母18克 大生地18克 生杭芍12克 牛蒡子12克(炒捣)三七6克(细轧,药汁送服)功能主治主吐血过多,气分虚甚,喘促咳逆,血脱而气亦将脱,其脉上盛下虚......
  • 处方人参、黄耆(炙)、甘草(炙)、茯苓、升麻、甲片(炮)。功能主治痘疹元气虚弱,不能运毒,斑痕不化,不能起脓成浆。用法用量生姜为引,酒煎服。若见点时白头如(疒咅),元气虚弱,色不红活者,去山甲,加当归、红花。各家论述方中参、耆、炙草以补元气......
  • 处方黄耆、当归、僵蚕、白芍(炒)、防风、丹皮、桔梗、陈皮、甘草、糯米。功能主治小儿痘疹火症,在六七八九日,曾用凉血解毒之药,毒气稍退,颜色少淡者。摘录《幼科直言》卷二......
  • 处方槐角3钱,当归3钱,生地3钱,黄芩3钱,黄柏3钱,侧柏叶3钱,枳壳2钱,地榆2钱,荆芥2钱,防风2钱,黄连1钱,川芎1钱,生姜1钱,乌梅3枚。制法用鲜荷叶汁、炼白蜜为丸。功能主治清火疏风止血。主肠风下血,便后纯下清血,其疾如箭,肛门不肿......
  • 《博爱心鉴》:保元汤处方人参3克 黄耆9克 甘草2克 肉桂1.5~2克功能主治主痘疮气虚顶陷者。用法用量上药用水300毫升,加生姜1片,煎至150毫升。不拘时服。备注方中肉桂原书无用量,现据《景岳全书》卷六十三补。摘录《博爱心鉴》《观聚方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