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儿科萃精》 麻疹初潮辨证

    作者: 陈守真

    麻疹初潮,未现标时,必身热憎寒头疼,咳嗽,或吐,或干呕,或泻,或腹痛,或鼻塞,或鼻流清涕,喷嚏呵欠,眼胞浮肿,目泪汪汪,腮赤,烦躁不宁,古法主宣毒发表汤(如升麻、葛根、前胡、桔梗、枳壳、荆芥、防风,薄荷、木通、连翘、牛蒡子、淡竹叶、生甘草,引用芫荽)。

    〔真按〕疹亦胎毒所发,其色红而碎密,行于皮肤之间者,属手少阴心经君火也,心肺相连,肺位乎上,心经火旺,则肺受之,故肺受毒最重。

    咳嗽者,肺因心火炎上,而肺叶焦举也。

    鼻流清涕者,鼻为肺之窍,以火烁金,而液自流也。

    目中泪出者,肺热则移于肝,肝之窍在目也。

    呵欠者,肝属木,木能生风之故也。

    吐与干呕者,心火流入于胃也。

    眼胞浮肿,腹痛而泄泻者,肺热流于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也。

    腮赤烦躁,心火旺也。

    喷嚏,肺经火邪也。

    或手掐眉目唇鼻及面者,肺热之候也。

    细看两耳根下颈项连耳之间,以及背脊之下,至于腰间,必有三五红点,此即麻疹之报标,方用薄荷叶八分,粉葛花五分,荆芥穗五分,连翘壳钱半,牛蒡子一钱,细木通一钱,盐枳壳六分,淡竹叶钱半,引用灯芯七茎。

    附加减法∶无咳加留白陈皮一钱,以甚其咳,有咳切不宜加;往来潮热者,除淡竹叶不用,加苏叶五分,葱白一寸,以疏表之,潮热太甚者,加赤茯苓八分,生地钱半,淡黄芩一钱;无汗,加葱白三寸以发之;喘促,加栝蒌仁钱半,甜葶苈三分,炒莱菔子三分;呕吐,加竹茹钱半,柿霜一钱;呃逆,加鲜枇杷叶一片,鲜竹茹一钱;鼻衄,加鲜茅根三钱;咽喉痛,加射干一钱,牛蒡子照原方倍用之;唇干齿燥,舌苔枯黄口渴等候,加麦冬钱半,天花粉八分,生条芩八分,黑栀仁五分;热甚、大便坚实者,加火麻仁二钱,炒枳实八分;大便溏者,除枳壳不用;大便溏泄而有微汗者,除薄荷竹叶二味不用;洞泄者,加猪苓钱半,泽泻钱半;小便赤者,除薄荷叶加赤茯苓钱半,车前子六分;小便不通者,加细生地三钱,木通八分,淡竹叶照原方倍用。

更多中医书籍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圣济总录》(公元 1117 年)宋.太医院编。二百卷。分 66 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阐述病因病理,详述治法方药,是北宋时期搜方较多的医学全书。

    作者:
  • 作者:
    孙一奎
  •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 《审视瑶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着。六卷,首一卷。 先总论,次方论。论述 108 证及其治法方剂,并述眼科手术方法,附有医案、图说、歌括。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