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熏吸疗法

    熏吸疗法是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将若干味精过特殊加工、提炼、精制的中草药,置入密闭的金属容器中,病人经口、鼻随呼吸进入肺,直接通过肺循环进入体循环,从而起到药物治疗作用。治疗第1天,熏吸用药3-5分钟后,即饮用凉开水,每天需饮2.5公斤以上。第2-5天,每天只需饮足量的凉开水,不再熏吸。有些疾病从第6天开始煎服中药方剂,每天1付。连服10天(有些疾病不需口服药,只熏吸治疗),共15天为一个疗程。如此治疗,可持续若干疗程。

    此方法是基于人体生理机能特点总结出来的一种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法。其原理是较长时间的持续动脉用药。首先“熏吸疗法”将特制的中草药升华为大小不等的药物微粒,直接迅速透过呼吸膜或沉积于肺泡、呼吸性支气管表面逐渐缓慢吸入肺静脉而发挥即可或较长时间的持续治疗作用。其次,被吸收的药物微粒经肺静脉血流入左心后向全身灌注(包括病灶部位)。故心脏每搏动一次,宛如动脉用药一次,即病人熏吸用药当时3~5分钟(每次熏吸用药3~5分钟)内相当于连续动脉用药(药物微粒迅速吸收部分)200~300次;熏吸用药后15~20天(间隔15~20天熏吸用药一次)内相当于持续动脉用药(药物微粒逐渐吸收部分)150万~200万次之多,同时正是由于这种长时间的持续性动脉用药,从而减少了药物经受肝脏灭活代谢,生物转化后造成的药量减少,药效减低(即所谓第一关卡效应)对治疗带来的巨大影响。另外。熏吸用药还避免了“口服”吸收较慢,易受胃肠内容物的影响;避免了口服不适于昏迷、抽搐、呕吐病人及小儿、精神病等不合作病人;避免了“注射”不够方便、经济、安全;避免了“舌下含锭”及“肛门栓剂”或“直肠灌肠”,只适用于少数容易穿透粘膜药物的限制;并且与“吸入”挥发性或气体药物的途径也不尽相同。所以,熏吸用药具有有效、安全、方便、省钱、病人无痛苦等优点,被作为治疗许多疾病的主要手段。

    据介绍,熏吸疗法的适应于一下疾病:

    1、肿瘤: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癌、肉瘤、淋巴瘤)以及口腔溃疡、白塞氏综合症、外阴白斑。

    2、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3、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偏瘫(脑梗塞、脑出血)及其后遗症、脑动脉硬化症、脑供血不足、脑萎缩、脑软化、面神经麻痹、顽固性头痛、重症肌无力等。

    4、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梗前兆、陈旧性心梗)。

    5、各型肝炎、肝硬化及腹水、酒精肝、脂肪肝、肝囊肿、胆囊炎等。

    6、萎缩性胃炎、慢性消化道溃疡、肠炎。

    7、妇科病:如月经不调、乳腺增生等。

    8、其它:甲亢、鼻炎、滑膜炎、脉管炎、结核病、免疫功能低下等。

更多中药材
  •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唐代大医孙思邈继承了历代医家对温疫的预防经验和诊治思想,提出了“瘴疠”、“温风”、”毒气”等病因,肯定了“毒”是传染病的主要病原,治疗上突出清热解毒。但提到避瘟时却倡用温药。避瘟为防病,“凡能依时摄生者,可居......
  •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生白术60克,麦冬30克,生地黄18克,炒枳实30克,柴胡30克,元参18克,厚朴30克,熟大黄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此方为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治疗习惯性便秘之专用经验方。石氏认为人体气机升降出......
  • 急性心肌梗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是冠......
  •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王某,女,41岁。2009年9月13日初诊。腹痛泄泻1年余,大便日3~5次,便稀,有时带有黏连之物,伴腹痛,每逢情绪波动则腹痛腹泻加重,胸闷腹胀,嗳气少食。腹部触之,脐上有索条状块物,时有低热。舌质红,有瘀斑,苔薄白,......
  • 沈知行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施仁潮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灵活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疗痛风,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其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痛风的经验介绍如下。论发病,重“热血得寒,瘀浊凝涩”元代名医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就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