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急救胃痛妙方

    1.有没有出手如神的时候?——一吃这个中药,就跟吃到仙丹一样,胃马上不痛了。

    这种病例,我从来不说,没意思的。

    有没有?当然有,有些西医认为无法治愈的疾病,经中医治疗后却彻底治愈。但我觉得这是个例,中医看不好,西医那里看好的,也有的呀。你老是强调这种个例,反而人家会反感,我们还是说得客观一点,针对老百姓普遍的胃病症状,中医能够治到哪个层面?中医的特长在哪里?我觉得这样来谈比较好。中医本身是一个非常朴素的东西,客观才是中医的风格。

    应该看到,每个医生周围都有一个人群,医生走到哪里,病人就跟到哪里。跟京剧几大流派一样,梅派有梅派的“粉丝”,谭派有谭派的“粉丝”,好的医生也有自己的“粉丝”,我个人认为,就是因为这个医生的思维方式、用药规律,正好适用于这部分人群。

    应该来说,消化系统的疾病我看得比较多,几十年下来,我的人群就定位在这里。

    具体你要说是哪个病种,也很难说。现代医学把胃病归类了,一样一样很多病种。但是从中医来说,很难这样分。因为同样一个病,它牵涉面很广,反应出来的情况也不一样。我们还是按中医的症状来说吧,对这些症状的治疗,中医还是很擅长的,比如:胃里感到嘈杂,这种症状,我们在临床上比较多见。饭吃过一两个小时以后,有说不清楚的不舒服,轻的有胀,重的有痛。有的病人坐到我们面前,我问他,怎么个不舒服呢?

    有些病人就被问住了:“说不清楚的,就是不舒服。”

    我说是不是这样:“‘似痛非痛,似饥非饥,似辣非辣,心中懊哝,莫可名状’。说痛呢又不像痛,有点像饥饿的感觉仔细想想又不像,总之说不出来的难过,用杭州话说就是‘哩叽’。”

    病人就会说:“对的对的。”

    病人为啥会感到这样的难受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的,就是胃酸过多。

    西医说起来,“无酸无溃疡。”你胃酸过多,时间一长,胃壁黏膜受到损伤,炎症就出来了,你就感到难受,胃黏膜损伤再严重一点,你就感到痛了,继续发展下去,甚至出现恶变。这些都跟胃酸过多有关。所以西医治疗胃病,一个方法就是保护胃黏膜,一个方法就是制止胃酸的过多分泌。比如西药洛塞克,它就是一种破坏性抑酸药,但这种药长期吃有的人是有副作用的。我有一个病人,吃了10年的洛塞克,他说一不吃就不行。他在我这里看了半年左右,后来他按照我的办法,洛塞克慢慢地不吃,最后把它停掉了。

    我个人认为,中药治疗的思路跟西药不一样,西药是干预性的,它直接影响你的胃酸分泌功能。大概有少数病人在吃洛赛克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原因在于洛赛克在抗酸的同时也使得胃液分泌减少,使消化功能受到影响而出现症状。

    中医不是直接干预,而是调整人体内失去的平衡,治疗就是把人调整到原来的正常现象,对人身体的影响不大。一般来说,我会用一些补脾胃的药来修复被破坏的胃黏膜,一般巩固期在3个月左右,禁忌的东西不吃,绝大多数人是会好转的。

    有的病人说,我一直按照你的说法做的,好了已经有16年了。

    健脾的目的不在于补,而在于运。运化,就是让身体里面的功能正常化。通过补脾气,疏肝理气,巩固和增强他的体质,使他少犯,少出现类似症状。

    16年来都好的,说明巩固了,胃自己的修复能力强了。

    2.除了刚才说的嘈杂:火烧感,泛酸,疼痛,说不出的难过;还有老是嗳气、打嗝,中医叫脘痞,感觉吃了东西塞在那里,胃胀。

    还有,腹痛、大便解不出、大便稀,这是肠病了。

    ——上面所讲的这些症状,都能够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用各种方式加以控制和改善。中医在治疗脾胃病方面,具有相当强大的优势。

    消化系统疾病,我有一套逐步摸索出来的思维方式和用药规律。古代人的处方如医圣张仲景的《大承气汤》,研究透了就能灵活地化用;同时我也要“与时俱进”,现代医学上一些好的东西,如胃镜也要结合。西医看胃病根据胃镜报告,我们是根据症状,同时参考胃镜。

    因为胃镜做出来,有辰光跟临床症状敲得拢,有辰光敲不拢。胃为什么会痛,为什么会胀,是一个很复杂的全身反应和综合症状,一个胃镜报告并不能包括所有症状。医生在指导自己的选方用药时,不要单凭胃镜和病理报告,我们的考虑要比较广泛,不能单一思维。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定下了一些方案,一批药物,起码也用了10多年了,经过了10多年的“市场考验”,都是好的,有效果的。但我不能说治愈率一定有百分之几,因为这里牵涉到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医生和病人双方的合作。

    有胃病的人,或者说胃病发作期,他只要注意饮食、情志、休息三方面的调节,胃病就能好转。

    有没有难治的病人?有。

    为什么?因为他没有按照医嘱去做。

    一天到晚在应酬的人,就难治。上级领导来了,你不能不喝酒吧;生意朋友来了,你不能不喝酒吧。

    老出差的人,也麻烦的。今天在湖南,明天在四川,后天在贵州,那里的菜到处辣得不能吃;四川我也去过,他们做的馒头里都是辣的——中医治疗脾胃毛病,复发率低,但一般都要求病人忌口3个月左右——外头饮食这么不规律,他怎么忌?

    还有嘴馋的人,“忌口”反反复复,难以坚持。等于你天天在破坏,让胃怎么去修复?

    我平时经常对病人说,我们能够相互理解,合作得好,我说的注意事项你能听进去,听了做到,大多数人都会好的。除非是肿瘤,已经是到了不能治疗的边缘,否则治不好的很少。但有的人听是听,没办法做到;还有的是合作不好的人,他管自己,不听你的,他的病也就容易反复。

    今天上午来了一个病人,19岁,他本来已经蛮好了,可是昨天火锅吃多了,舌苔又厚了,又不舒服了。中医里面强调得比较多的一点,是有的东西不能吃的,你再吃,当然又不舒服了。

    在这里,我教大家一个临时救急的办法:由胃酸分泌过多引起的胃痛,一时身边没有药,怎么办呢?

    一个是多喝开水。疼痛能慢慢解除,可维持5分钟到10分钟。开水喝了,引起疼痛的胃酸被稀释,疼痛自然就能减轻。

更多中药材
  • 人们嗜爱于世间之物给予我们的优待,虽然这些优待是天生的,但如若我们不加处理直接享用,有时却会出现暴殄天物的错误,蛇胆,是蛇体内贮存胆汁的胆囊,蛇胆性凉,味苦微甘;具有祛风除湿、清凉明目、解毒去痱的功效;可调补人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
  • 乌蛇胆,是乌蛇体内贮存胆汁的胆囊。所有的蛇胆都可入药,特别是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眼镜王蛇、五步蛇、蝮蛇的胆,更是入药的宝贵原料。那么,乌蛇胆的功效与作用具体有哪些呢?01祛风除湿、清凉明目乌蛇胆性凉,味苦微甘;具有祛风除湿、清凉明目、解......
  • 青葙这个名字不为人所熟悉,大多数并不知道它就是野鸡冠花、狗尾花。青葙子为苋科植物青箱的干燥成熟种子,能清热泻火,明目退翳。 那么,青葙子的功效与作用具体有哪些呢?01治头痛青葙子可用于治疗风热头痛、血压偏高等,可与夏枯草、菊花、桑叶等同用。......
  • 中药拳参为蓼科植物拳参的干燥根茎,又名紫参,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拳参主产于东北、华北、山东、江苏及湖北等地。春季发芽时或秋季茎叶将枯萎时采挖拳参,除去泥沙,晒干,除去须根,切片生用,传统认为拳参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镇肝息风的功效。那么拳......
  • 密蒙花又名小锦花、蒙花、鸡骨头花等,以马钱科植物密蒙花的干燥花或花蕾入药,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云南、广西等地。中医学认为,密蒙花性味甘、凉,有祛风、凉血、润肝、明目的功效。那么,密蒙花的功效与作用具体有哪些呢?01保肝密蒙花水提物对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