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释氏之书,文本梵语,理尚虚无,不译以儒家文本难明,不参以丹医二经无征。谨按易筋洗髓,译在南北朝。时语言文本,多古音古义,非证以十三经,及周秦诸子,隋唐以前训诂音韵等书,不能通晓,故末附翻译音译一卷。而其谈性理,又多与周易、大中、孟子动心,尽心章、相出入。谈性功,又多与仪礼、礼记、论语、乡党篇相表里,故宜与儒书参证。又按东西方言,与华夷人称之脏腑,筋络官骸,穴窍名号不同,既译以华文,不参以丹经医经,纵二经理明法备,亦不能明析血脉气息流通之路,关窍穴道导引之方,又何由知下手节目工夫,河车搬运法门,运定圆觉火候。所以于翻译音译后,胪列三教应证书目,又摘丹经譬语,作实指录一篇。学人两两相稽,万无不明斯道也。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释氏之书,文本梵语,理尚虚无,不译以儒家文本难明,不参以丹医二经无征。谨按易筋洗髓,译在南北朝。时语言文本,多古音古义,非证以十三经,及周秦诸子,隋唐以前训诂音韵等书,不能通晓,故末附翻译音译一卷。而其谈性理,又多与周易、大中、孟子动心,尽心章、相出入。谈性功,又多与仪礼、礼记、论语、乡党篇相表里,故宜与儒书参证。又按东西方言,与华夷人称之脏腑,筋络官骸,穴窍名号不同,既译以华文,不参以丹经医经,纵二经理明法备,亦不能明析血脉气息流通之路,关窍穴道导引之方,又何由知下手节目工夫,河车搬运法门,运定圆觉火候。所以于翻译音译后,胪列三教应证书目,又摘丹经譬语,作实指录一篇。学人两两相稽,万无不明斯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