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此事难知》 阳明证

    作者: 王好古

    阳明证.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不恶风寒.而自汗.或恶热脉尺寸俱长.(白虎汤)主之.石膏辛寒入肝.知母苦寒入肾.甘草 粳米之甘(居中.挽二药上下)

    不当发汗.不当利小便.若发汗利小便.竭其津液.则生蓄血证也.唯当益津液为上.以其火就燥也.益津液者.连须葱白汤是也.汗多亡阳.下多亡阴.小便重利之走气.三者虽异.为言少津液则一也.

    汗者.本所以助阳也若阳受阴邪.寒结无形须当发去阴邪以复阳气.所谓益阳而除风寒客气也.阴邪已去.而复汗之.反伤阳也经曰.重阳必阴故阳气自亡.汗多亡阳.此之谓也.

    下者.本所以助阴也.若阴受阳邪热结有形.须当除去已败坏者.以致新阴此所谓益阴而除火热邪气也.阳邪已去.而复下之.反亡阴也.经曰.重阴必阳.故阴气自亡.下多亡阴.此之谓也.

    非预早之早.乃早晚之早也.谓当日午以前为阳之分.当发其汗.午后阴之分也.不当发汗.故曰汗无太早.汗不厌早.是为善攻.

    非待久之晚.乃当日以后为阴之分也.下之谓当以前为阳之分也.故曰下无太晚.下不厌晚.是为善守.汗本亡阴.以其汗多阳亦随阴而走.下本泻阳以其下多阴亦随阳而走.故曰汗多亡阳.下多亡阴也.

    若犯发汗多 蓄血上焦为衄

    若犯利小便多 蓄血下焦为发狂(其人如狂也)

    伤寒脉尺寸俱长.自汗大出.身表如冰石.至脉传入于里细而小.其人动作如故.此阳明传入少阴.戊合癸即夫传妇也.(白虎加桂枝汤)主之.然脉虽细小.亦当以迟疾别之.此证脉疾而非迟.故用此法.

    治老幼及虚人.伤寒五六日.昏冒谵语.或小便淋或涩.起卧无度.或烦而不眠也.并宜此药.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洪遵
  • 作者:
    曾世荣
  • 作者:
    曹世荣
  • 作者:
    李珣
  • 本书是河南省杞县解放前的名医翟竹亭先生的遗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开封专署卫生局以石印本问世,此由开封医学专科学校张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凡十七门,二百三十七案。各门有总论,说明病源同异;每病有医案,辨证论治,方法简便。重以温疫险恶证案,内外妇幼各科杂证兼备,所论简而要,治方奇而效。最可嘉者,即治而不效、失败的误诊教训,亦详为记载。可供临床医师参考运用。

    作者:
  • 作者:
    顾德华
  • 作者:
    赵献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