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药学》 肉苁蓉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列当科植物肉从蓉的肉质茎。

    【性味与归经】甘、咸,温。入肾、大肠经。

    【功效】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1.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及腰膝冷痛,筋骨痉弱等症。

    肉从蓉温而不燥,补而不峻,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等症,可配合熟地黄、菟丝子、山萸肉等同用;治腰膝冷痛、筋骨痿弱,可配合续断、补骨脂等同用。

    2.用于肠燥便秘。

    本品能温润滑肠,多用于老年人及病后、产后津液不足,肠燥便秘之症,常与火麻仁.柏子仁等药配伍同用。

    【处方用名】甜苁蓉、甜大云、肉苁蓉(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1.肉从蓉性温而柔润,功能补肾助阳,与巴戟天相似,都可用于下元虚冷的症候,且常配合同用。但巴戟天散风袪寒湿,可用于下肢寒湿痹痛;而肉苁蓉则滋液而润燥,可用治津液不足的肠燥便秘。从以上两药功用不同之处,可以看出肉苁蓉的性质较巴戟天更为柔润,是一味补阳益阴的药物。

    2.本品过去因炮制方法不同,有甜苁蓉、咸苁蓉、淡苁蓉的区别,现在上海地区对从蓉的炮制方法,已简化而不再区分。

    【方剂举例】肉苁蓉丸《证治准绳》:肉苁蓉、熟地黄、淮山药、五味子、菟丝子。治肾虚小便频数。

    【文献摘录】《本经》:「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妇人症瘕。」

    《药性本草》:「益髓‥…大补壮阳‥…治女人血崩。」

    《汤液本草》:「肾经血分药也。」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李时珍
  • 作者:
    赵学敏
  • 作者:
    叶桂
  •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作者:
    陶弘景
  • 作者:
    陈嘉谟
  •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作者:
    寇宗奭
  • 作者:
    杨时泰
  • 作者:
    唐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