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药用】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基部纤维状檡茎炭化而成。
【性味与归经】苦、涩,平。入肺、肝、大肠经。
【功效】收涩止血。
【临床应用】用于咯血、衄血、崩漏、便血等症
本品涩可收敛,固有收涩止血的功效,在临床上用至咯血、衄血、便血等症,常与侧柏叶、血余炭、仙鹤草等同用。
【处方用名】棕榈炭、陈棕炭(断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或入丸、散剂吞服,每次用量为三分至五分。
【方剂举例】黑散子(《直指方》)棕榈炭、血余炭、来年莲蓬。治鼻衄。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编。原六十卷。经王孟英新增重编为三十六卷。 分 345 门,集录清以前历代名医的验案,包括临床各科,尤以温热病更突出。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语。
【药用】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基部纤维状檡茎炭化而成。
【性味与归经】苦、涩,平。入肺、肝、大肠经。
【功效】收涩止血。
【临床应用】用于咯血、衄血、崩漏、便血等症
本品涩可收敛,固有收涩止血的功效,在临床上用至咯血、衄血、便血等症,常与侧柏叶、血余炭、仙鹤草等同用。
【处方用名】棕榈炭、陈棕炭(断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或入丸、散剂吞服,每次用量为三分至五分。
【方剂举例】黑散子(《直指方》)棕榈炭、血余炭、来年莲蓬。治鼻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