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导水丸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导水丸处方

    大黄(二两) 黄芩(二两) 滑石(四两) 牵牛(头末.四两)

    炮制

    上为末,滴水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去湿热腰痛,泄水湿肿痛,久雨则加甘遂一两;

    去逼身走注肿痛,加白芥子一两;

    退热散肿毒止痛,久旱加朴硝一两;

    散结滞,通关节,润肠胃,行滞气,通血脉,加郁李仁一两;

    去腰腿沉重,加樟柳根一两。

    用法用量

    每服五十丸,加至一百丸,白汤送下,临卧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儒门事亲》卷十二:导水丸处方

    大黄60克 黄芩60克 滑石120克 黑牵牛120克(另取头末)

    制法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攻下逐水。主水湿肿满,湿热腰痛,痰湿流注身痛,无名肿毒,关节肿痛,疝气,大小便闭者。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或加至100丸,临卧温水送下。

    温热腰痛,水湿肿满日久者,加甘遂30克;痰湿走注,遍身疼痛者,加白芥子30克;肿毒疼痛者,加朴消30克;关节肿痛,大便秘结者,加郁李仁30克;腰腿沉重者,加樟柳根30克。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杨氏家藏方》卷十:导水丸处方

    人参(去芦头)、木香、丁香、槟榔、青橘皮(去白)、陈橘皮(去白)、香白芷、郁李仁(去皮)、杜仲(生用)、桔梗(去芦头)、大戟、泽泻、黑牵牛(生用)、木通、樟柳根、桑根白皮、大黄(湿纸裹,煨熟用)、干漆(炒烟尽)、甘遂(麸炒令黄)、榆根白皮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每药末2两,炼蜜为丸,分作4丸。

    功能主治

    男子妇人水气肿满。

    用法用量

    每服1丸,临卧用荆芥茶清嚼下。

    注意

    忌盐百日并甘草3日。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经验秘方》引范提举方(见《医方类聚》卷一五七):导水丸处方

    大黄(去皮,煨)2两,黄芩2两(去皮),滑石4两,黑牵牛(头未)4两,木香半两,槟榔半两,郁李仁(去皮)半两,白芥子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水痼虚肿。

    用法用量

    方中大黄、滑石、木香、槟榔、郁李仁用量原缺。

    摘录《经验秘方》引范提举方(见《医方类聚》卷一五七)
更多中药材
  • 处方南沙参3钱,麦冬(去心)3钱,五味子9粒,桔梗1钱,苏梗1钱5分,黄芩1钱5分,知母1钱,贝母1钱,橘红8分,桑叶2钱,神曲2钱。功能主治夏月阴虚阳胜,感热邪而致头痛发热,项强口渴,不恶寒,反恶热,脉虚者。用法用量上加竹叶20片,生姜1......
  •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保阴煎处方生地 熟地 芍药各6克 山药 川续断 黄芩 黄柏各4.5克 生甘草3克功能主治主妇带浊遗淋,色赤带血,脉滑多热,便血不止,及血崩血淋,或经期太早,一切阴虚内热动血。用法用量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空腹时......
  •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保阴煎处方生地 熟地 芍药各6克 山药 川续断 黄芩 黄柏各4.5克 生甘草3克功能主治主妇带浊遗淋,色赤带血,脉滑多热,便血不止,及血崩血淋,或经期太早,一切阴虚内热动血。用法用量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空腹时......
  • 处方川芎2钱,当归4钱,桃仁10粒,炙甘草5分,炮姜5分,稆豆皮5钱,清炙绵耆8分,琥珀5分,银胡8分。功能主治产后盗汗。用法用量加藕节3个,水煎服。摘录《医方简义》卷六......
  • 处方黑锡1两,铅丹半两(2味一处炒令烟绝为度),丹砂3钱,桑螵蛸(炒)1两,铅白霜(研)1两,王瓜(焙)1两,乌梅(大者)1枚。制法上为末,醋煮饭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风痫。用法用量每服2丸,食后温水送下,1日3次。摘录《圣济总录》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