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单肾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单肾草别名

    扇叶舌喙兰、独叶一支花、无柄一叶兰、雨流星草、鸡肾参、一面锣[四川木里盐源]

    来源

    兰科单肾草Hemipilia flabellata Bur. et Franch.,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贵州、云南。

    性味

    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

    滋阴润肺,补虚益损。

    主治肺燥咳吐腥痰,虚热,疝气,肾虚腰痛,小便脓血。用量0.5~1两。

    中耳炎:线块根捣烂取汁滴耳。

    外伤出血:鲜叶捣烂敷或干叶研末外撒。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单肾草拼音注音Dān Shèn Cǎo别名

    鸡肾草

    英文名Petelot Habenaria出处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裂瓣玉凤花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abenria petelotii Gagnep.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200m的山地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等地。

    原形态

    裂瓣玉凤花,陆生草本植物,高35-60cm。块茎近长圆形,肉质。叶5-6枚,互生于近中部,基部抱茎;叶片椭圆形或披针形,长3-15cm,宽2-4cm,先端渐尖。总状花序,具6-12朵花,花淡绿色;花苞片狭披针形;中萼片卵状渐尖,舟状,长达1cm,宽约6mm,侧萼片披针形,先端渐尖,较长;花瓣从基部2裂,裂片条状,极长;边缘具缘毛,戎后面裂片长达15mm;前面裂片长约20cm;唇瓣3深裂,裂片和花瓣裂片相似,中裂片比侧裂片稍短;距长1.5-2.5cm,弧曲,到近先端明显膨大呈棒状,先端渐尖,柱头2裂,突起物伸长;子房中部弧曲,纺锤形,具短柄。

    归经

    肺;肝;肾经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补肾清肺。主肾虚腰痛;阳痿;小儿遗尿;疝气;肺热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主治肾虚腰痛、肺热咳嗽,外伤出血、阳萎、疝气、少儿遗尿。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别名扛棺回来源萝藦科娃儿藤属植物扒地蜈蚣Tylophora renchangii Tsiang.,以叶入药。随时可采,晒干,一般鲜用。性味微酸、涩,平。功能主治活血散瘀,解毒。用于各种毒蛇咬伤及跌打损伤。用法用量1~2两,捣烂取汁冲白酒内服......
  • 《中药大辞典》:报春花拼音注音Bào Chūn Huā别名橡只玛尔布(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条纹报春的花朵。6~8月采收。生境分布生于水沟旁及潮湿处。分布西南及西藏、内蒙古、新疆。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
  • 《全国中草药汇编》:抱树莲拼音注音Bào Shù Lián别名抱石莲、瓜子菜、飞莲草来源蕨类水龙骨科抱树莲属植物抱树莲Drymoglossum piloselloides (L.) Presl,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性味甘......
  • 《全国中草药汇编》:拔毒散拼音注音Bá Dú Sàn别名小黄药、小迷马桩、迷马桩棵、小克麻、巴掌叶、肯麻尖来源锦葵科黄花稔属植物四川黄花稔Sida szechuenensis Matsuda,以全株入药。秋末采收,洗净切碎,晒干备用。性味苦......
  • 拼音注音Bá Dú Cǎo别名筋骨草、散血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大籽筋骨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juga macrosperma Wall. Ex Benth.采收和储藏:2-3月花开时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