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药学》 葛根

    【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粉葛的根。

    【性味与归经】甘、辛,平。入脾,胃经。

    【功效】解表,透疹,生津,止泻。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发热、恶寒、无汗、项强等症。

    葛根有发汗、退热作用,与柴胡等配伍可用于表热症;与麻黄、桂枝、芍药同用治风寒表症而见项背强、无汗、恶风者。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葛根有透发麻疹作用,因其兼有生津、止泻功能,所以麻疹发热口渴,或伴有腹泻等症,常与升麻等配合应用。

    3.用于胃热口渴等症。

    本品又能生津止渴,对热病口渴,或消渴等症,可配麦冬、天花粉等同用。

    4.用于脾虚泄泻、湿热泻痢等症。

    本品性能升发清阳,鼓舞脾胃阳气上升,有制止泄泻的作用,临床常配合党参、白朮等治疗脾虚泄泻;但又可配黄连、黄芩等,用于湿热泻痢等症。

    【处方用名】生葛根、粉葛根(生用,用于解表、透疹、生津。)、煨葛根(用麸皮同炒至微黄色为度,用于止泻。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葛花:药用粉葛的花。性味甘平。功能解酒毒,醒胃止渴。适用于饮酒过度,口渴,胃气受伤。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二钱,煎服。

    【按语】1.葛根甘润性平而偏凉,有升散、退热、生津的功效。凡邪郁肌表,身热不退,不论口渴或不渴,有汗或无汗,都可应用。

    2.根据前人经验,葛根可用治项背强的病候,近年来经临床实践,本品确有缓解肌肉痉挛的功效。

    【方剂举例】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柴胡、葛根、石膏、羌活、白芷、黄芩、芍药、桔梗、甘草、生姜、大枣。治三阳合病。头痛发热、心烦不眠、目疼鼻干、四肢酸楚、脉微洪者。

    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治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中作渴、喘而汗出者。

    葛根汤《伤寒论》:葛根、麻黄、甘草、芍药、桂枝、生姜、大枣。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又治太阳,阳明合病,自下利者。

更多中医书籍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作者:
    陈念祖
  • 作者:
    周扬俊
  • 作者:
    元简
  •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

    作者:
  • 作者:
    尤怡
  • 作者:
    尤怡
  •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三卷。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林亿取《金匮玉函要略方》的杂病和有关的附方, 编为《金匮要略方论》。 内容包括内科杂病、妇科、急救、饮食禁忌等 25 篇,计 262 方。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