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针灸法骨蒸传尸劳瘵宜早灸崔氏四花穴(详见针灸)晚则无及矣(入门)○瘵虫居肺间蚀肺系故咯血声嘶此所谓膏之上肓之下针之不到药之不及宜早灸膏肓肺四花穴为佳(入门)○治劳瘵癸亥夜三更六神皆聚之时解去上体衣服于腰上两旁微陷处谓之腰眼直身平立以笔点定然后上床合面而卧每灼小艾炷灸七壮虫或上出或泻下即安名曰遇仙灸(得效)○先一日点定腰眼穴至半夜子时交癸亥日期便灸七壮或九壮或十一壮尤妙其虫从大便出即焚之(医鉴)○骨蒸劳热灸膏肓三里○劳瘵骨蒸或板齿干燥大椎鸠尾各灸二七壮又膏肓肺四花大椎等穴若灸之早百发百中○传尸劳瘵涌泉针三分泻六吸有血可治无血必危丰隆治痰针入一寸泻十吸丹田治气喘针入三分补二呼(以上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