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足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主治] 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痔漏,脚气,体重节痛。
[配伍] 配中脘、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注] 足太阴经所注为“输”;脾经原穴。
(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学术价值: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足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主治] 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痔漏,脚气,体重节痛。
[配伍] 配中脘、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注] 足太阴经所注为“输”;脾经原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