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悸者,动也,谓心下悸动也。此由伤寒病发汗以后,因又下之,内有虚热则渴,渴则饮水,水气乘心,必振寒而心下悸也。太阳病,小便不利者,为多饮水,心下必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夫脉浮数,法当汗出而愈,而下之,身体重,心悸,不可发汗,当自汗出而解。所以然者,尺中微,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也。
(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学术价值: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
悸者,动也,谓心下悸动也。此由伤寒病发汗以后,因又下之,内有虚热则渴,渴则饮水,水气乘心,必振寒而心下悸也。太阳病,小便不利者,为多饮水,心下必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夫脉浮数,法当汗出而愈,而下之,身体重,心悸,不可发汗,当自汗出而解。所以然者,尺中微,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