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证类本草》 蜂子

    作者: 唐慎微

    (蜂子_图缺)

    味甘,平、微寒,无毒。主风头,除蛊毒,补虚羸,伤中,心腹痛,大人、小儿腹中五虫口吐出者,面目黄。久服令人光泽好颜色,不老,轻身,益气。

    大黄蜂子主心腹胀满痛,干呕,轻身益气。

    土蜂子主痈肿,嗌(音益)喉也痛。一名蜚零。生武都山谷。畏黄芩、芍药、牡蛎。

    陶隐居云∶前直云蜂子,即应是蜜蜂子也。取其未成头足时炒食之。又,酒渍以敷面,令面悦白。黄蜂则人家屋上者及 (音候) 蜂也。今按陈藏器本草云∶蜂子,主丹毒,风疹,腹内留热,大小便涩,去浮血,妇人带下,下乳汁,此即蜜房中白如蛹者。其穴居者名土蜂,最大,螫人至死,其子亦大、白,功用同蜜蜂子也。臣禹锡等谨按陈藏器云∶按土蜂赤黑色,有毒。利大小便,治妇人带下病等。又有食之者,须以冬瓜及苦 、生姜、紫苏,以制其毒也。

    图经曰∶蜂,《本经》有蜂子、黄蜂、土蜂,而土蜂下云∶生武都山谷,今处处皆有之。

    蜂子,即蜜蜂子也。在蜜脾中,如蛹而白色。大黄蜂子,即人家屋上作房及大木间 (音候)

    (音娄)蜂子也。岭南人亦作馔食之。蜂并黄色,比蜜蜂更大。土蜂子,即穴土居者,其蜂最大,螫人或至死。凡用蜂子,并取头足未成者佳。谨按《岭表录异》载宣、歙人取蜂子法,大蜂结房于山林间,大如巨钟,其中数百层,土人采时,须以草衣蔽体,以捍其毒螫,复以烟火熏散蜂母,乃敢攀缘崖木,断其蒂。一房蜂子或五、六斗至一石,以盐炒曝干,寄入京洛,以为方物。然房中蜂子,三分之一翅足已成,则不堪用。详此木上作房,盖 类也。而今宣城蜂子乃掘地取之,似土蜂也。故郭璞注《尔雅》土蜂云∶今江东呼大蜂在地中作房马蜂。荆、巴间呼为 (音惮)。又注木蜂云∶似土蜂而小,在木上作房,江东人亦呼木蜂,人食其子。然则二蜂子皆可食久矣。大抵蜂类皆同科,其性效不相远矣。

    礼记曰爵、 、蜩、范,注云∶蜩,蝉也。范,蜂也。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叶霖
  • 作者:
    郭士遂
  • 作者:
    陈士铎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自2003年开展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指导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一步深入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我局对各示范区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规律性经验和规范性做法进行提炼、整理,起草制定了《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在工作中参考使用。在试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联 系 人:严华国 吴 迪

    联系电话:010-65914966 65930672(传真)

    二○○九年八月五日

    作者:
  • 作者:
  • (约着成于东汉时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见《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今有清.孙星衍等辑本若干种。 本书收药物 365 种,分为上、中、下三品,是后汉以前药物学的总结。

    学术价值:

    文献价值:我国现存最早之药学著作。

    理论价值: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之基础。

    实用价值:记载之药物,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

    作者:
  • 作者:
    徐大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