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过期中药的鉴别

    如果家中的滋补药品已经存放多年,又未注明有效期和失效期,是否还能服用呢?根据老药工的经验,一般可采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的方法进行辨别。如果已经发生霉变、虫蛀等情况,则不可再服用,以免引起毒副反应。补药可药材与中成药两类,现简介如下。

    一、药材类补药:如人参(包括野山参、西洋参、红参等),其颜色由白色转为淡黄色、黄色或炒米色,表明还可以服用。如已霉变、虫蛀严重者不可再用。若虫蛀不很严重,仅局限于表面,只需除去虫粉、虫卵仍可服用,若大部分已被虫蛀空,应予抛弃。另外,鹿茸、冬虫夏草、蛤士螟油以及构柜子等久藏后,表面如出现深棕色(俗称“走油”),折断面也呈深棕色,或有哈喇味,均不宜再用。

    二、中成药类补品,可按剂型来观察其质量的好坏。

    1、丸剂:有全鹿丸、十全大补丸、参茸丸、大补阴丸等,多系蜜丸。其表面既致密又滋润,还有浓郁的药香味。经久贮后,如丸药外表呈现严重的皱缩,或有灰绿或灰白色的霉斑,表明已变质,不可再用。若发现已虫蛀、有粘性,嗅之有酸性异味等,也说明变质,不可再用。

    2、胶囊剂:一般从外表看不出问题,应拆开观察其粉末正常与否。若已吸潮粘连成团,或已凝结成固体,或已发霉,说明已变质,不可再用。类补品有龟鳖丸、详参胶囊等。

    3、冲剂:此类补品有参七晶、北芪晶、杜仲冲剂、珍珠银耳晶等。若已吸潮发霉,或凝结成块,则不可服用。

    4、膏滋剂:如十全大补膏、参芭膏、参鹿补膏等。它们应表面光滑,油润细腻,存久后会出现糖质结晶析出,这是因为水分过度蒸发,只要将其隔水炖煮,使之熔化,加以搅拌均匀,仍可服用。假若该膏已呈白色或黑绿色毛状霉菌斑块,或有翻泡发酵,散发出酸败气味等,说明已变质,不宜再用。

    5、片剂:如青春宝片、人参鹿茸片、首乌片等。久存后若已变色、裂片、松片,或发生粘连、发霉、虫蛀等现象,均不可再服用。

    6、糖浆剂:如王浆蜜、人参银耳浆等。若液体内已产生絮状、块状沉淀物,甚至有发酵、翻泡等状况,均不可再服用。

    7、补酒:如人参酒、十全大补酒、龙风酒等,久存之后,若有大量沉淀或酸败气味,则不宜饮用。

    8、口服剂:如黄芪生脉饮、人参蜂皇浆、人参蛤蚧精、还精煎等,久藏后,会产生块状沉淀物,或发霉、发酵,或有哈喇味,皆不可再服用。

更多中药材
  • 百病生于气,这四种气机失调,中医帮你改善。老百姓有一句话叫人活一口气,这最近呢,我对这个中医的气啊,也有不少体会啊,从自身也好,从患者的角度来讲,中医的气,其实首先跟大家说的,要讲究一个平衡,什么平衡呢?叫升降出入,简单说就得有出气,有进气......
  • 第一点就是运动,缺少运动的人会脾虚,这一类病人呢,我跟大家说的是什么特点呢?比方说你吃得非常好,三餐规律,但是我就是不运动,为什么会脾虚呢?这个就是中医讲的气血是需要运行的,也就是气不是死气血要活血,你这个运动呢,会改善这个气血,如果你不运......
  • 今天跟大家再聊一聊这个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个我在临床上是经常见到的啊,这个疾病啊,它的病因和病机啊,用中医来说呢,可能会更好一些,目前西医在这方面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啊,有一些黏膜保护剂,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啊,对治疗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不是效果......
  • 首先说一下这个寒热错杂症啊,这是中医一个症型名词,这个大家比较容易理解,就是身上既有寒症,又有热症,有哪几种情形呢?其实在临床我们常见的类型,一种就是湿热证,这个湿热证呢,我们说中医体内有湿热之邪,患者就问,我湿热为什么我还怕冷,这个就是取......
  • 脾虚呢,大家在临床都比较熟悉了,患者去看病的时候,大夫都会说脾虚,脾虚包括气血不足,包括脾气虚,包括胃阴虚,包括脾气虚是不是夹有湿盛,这个呢,在临床上大家要多了解一些,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脾虚就补脾,就补气血,平常日吃点黄芪,是不是气血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