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自我调养巧治病》 骨肉瘤

    骨肉瘤是发生于骨骼部的恶性肿瘤。好发于15~20岁的青少年。西医对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其临床症状以局部为主,全身症状不明显。首先是疼痛,持续性并在夜间加重,逐渐肿块出现,质硬,表现不规则,常有分叶感,肿块生长迅速,皮温高,有时合并病理性骨折,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而产生麻木、无力,晚期出现恶病质。

    中医认为骨肉瘤属于“肾虚劳损”的范围。外因与寒湿、热毒有关,内与禀赋不足、肾精亏损有关。

    (一)起居调养法

    (1)卧床休息一段时间。

    (2)病情好转后,不要做剧烈运动。

    (3)忌推拿、按摩。

    (二)药物调养法

    1.常用验方

    (1)白芥子方:

    ①白芥子10~15克;②白芥子10克、天南星15克;③白芥子10克、苦参30克;④白芥子10克、葵树子30克。4方交替使用,日服1剂,分二道煎服。

    (2)山豆根30克,山慈菇12克,菊花9克,三棱9克,莪术9克,制马钱子6克,皂刺9克,海藻15克。每日1剂,分头道、二道煎服。每周服5日。

    2.中成药

    (1)加味犀黄丸:每日3次,每次服4~6粒胶囊。

    (2)小金丹:口服,每次1~2粒,每日2~3次。用黄酒或温开水送下。

    (三)饮食调养法

    猪蹄1只,红枣20枚,加水共炖至极烂,每日1次,吃肉饮汤。

    (四)其他调养法

    三棱9克,莪术9克,麝香0.3克,生半夏9克,地鳖虫9克,生川乌9克,商陆9克,桃仁9克,红花9克,木鳖子0.9克,雄黄3克,斑蝥0.9克,乳香9克,没药9克。各药共研细末,制成外用散剂。外用,撒敷于肿处,或用蜜糖调和后涂敷,隔日1次。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汪绮石
  • 作者:
    薛己
  • 作者:
    薛己
  • (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分类编次为 12 类,390 条,条理分明。附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独到之见。

    作者:
    张介宾
  • 作者:
    张介宾
  • 《类证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着。采辑清代中叶以前的医家著作,对于温病、报病、妇科、外科各证,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证侯和不同治法。

    作者:
    林佩琴
  • 作者:
    朱肱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