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742 年)清.吴谦(六吉)等编。九十卷。包括《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删补名医方论》及“四诊”、“运气”、“伤寒”、“杂病”、“妇科”、“幼科”、 “痘疹”、“种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诀。各分子目,有图说方论,此较简明易学。
查古籍
(公元 1742 年)清.吴谦(六吉)等编。九十卷。包括《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删补名医方论》及“四诊”、“运气”、“伤寒”、“杂病”、“妇科”、“幼科”、 “痘疹”、“种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诀。各分子目,有图说方论,此较简明易学。
子宫下脱,轻者位于阴道口内,重者脱出阴道口外,同时合并阴道前、后壁膨出。于久站、久蹲或大便用力后脱出阴道口,经平卧休息后能自动回收或需用手还纳。少数严重者无法回纳,使病人终日卧床无法行走。脱出后子宫及子宫颈表面因与内裤摩擦而溃烂,使带下增多如脓或夹血水,时有秽臭气。患者感腰腹下坠,腰背酸痛,肛门下坠,大便秘结或大便困难,尿频或排尿困难,癃闭或失禁(咳嗽,大笑,用力均可使腹压增加即有尿出)。
临床根据子宫脱垂程度,分为三度:
第一度:子宫颈下垂到坐骨棘水平以下,但不超越阴道口。
第二度:子宫颈及部分子宫体脱出于阴道口外。
第三度:整个子宫体脱出于阴道口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