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咸,微温,无毒。主崩中漏下,破子脏中血,症瘕结气,寒热腹痛,无子,阴痿补不足,疗男子茎头寒,阴下湿痒,去臭汗,消水肿。《药性论》云∶味甘,平。主补肾气精乏,腰疼膝冷,湿痹,能暖女子子宫久冷,冷症寒瘕,止月水不定。
萧炳云∶臣。日华子云∶治带下,温疫,冷气,补五劳七伤。桑螵蛸为使。恶∶泽泻、菌桂、石葵、雷丸、蛇蜕皮。畏∶菟丝。忌∶羊血。
(公元 1528 年)明.薛己(立斋、新甫)着。 一卷。先论口齿、喉舌之证,分为六门,次论骨鲠、诸虫、体气的治法 ,也分六门,末附方药。
味咸,微温,无毒。主崩中漏下,破子脏中血,症瘕结气,寒热腹痛,无子,阴痿补不足,疗男子茎头寒,阴下湿痒,去臭汗,消水肿。《药性论》云∶味甘,平。主补肾气精乏,腰疼膝冷,湿痹,能暖女子子宫久冷,冷症寒瘕,止月水不定。
萧炳云∶臣。日华子云∶治带下,温疫,冷气,补五劳七伤。桑螵蛸为使。恶∶泽泻、菌桂、石葵、雷丸、蛇蜕皮。畏∶菟丝。忌∶羊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