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病理生理学》 第四节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在整个医学的漫长发展史中,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是科学发展和实践需要的必然产物。十九世纪中叶,人们开始认识到,仅仅用临床观察和尸体解剖的方法,还不足以使人们对疾病的本质有全面的、深刻的认识。于是有人开始在动物身上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疾病时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为以后病理生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十世纪以来,特别是最近一、二十年以来,随着一般自然科学和医学基础科学的飞跃发展以及各种先进技术的广泛采用,病理生理学也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使人们对许多医学基础理论问题和许多疾病机制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而病理生理学研究的这些新成就又迅速应用于临床实践,使临床医学也不断得到新的发展。

    我国在解放前,没有病理生理学这个专业,少数学者在实验病理学方面做过一定的工作,实际上也就是病理生理学的早期研究工作。

    解放以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我国的病理生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医学教育方面,自从1955年以来,全国医学院校普遍开设了病理生理学这门新的课程。广大病理生理学教师,患诚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力更生”和“洋为中用”的结合起来,在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通过辛勤的劳动,经过反复曲折,终于走上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的发展道路。在科学研究方面,我国的病理生理学工作者在医学遗传学、肿瘤病因学、肿瘤发病学、免疫病理学、移植免疫学、冻伤、烧伤、休克、微循环障碍、缺氧、高山病、发热、炎症、放射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以及某些传染病、地方病如钩端螺旋体病、克山病、黑热病、低血钾麻痹等等各个方面,都作出了可喜的成绩。

    自从1980年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病理生理学第三次学术会议上成立了中国生理科学会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以来,全国各地病理生理学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有了更快的发展,我们深信,我国的病理生理学工作者,今后一定能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特别是为医学科学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作者: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作者:
    赵濂
  • 作者:
    江考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