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吴茱萸散

    《太平圣惠方》卷四:吴茱萸散处方

    吴茱萸7.5克(汤浸七遍,焙干微炒)厚朴15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芎藭30克 干姜15克(炮裂,锉)甘草15克(炙微赤,锉)附子22.5克(炮裂,去皮、脐)

    制法

    上药捣为粗散。

    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治小肠虚寒,小腹刺痛,或绕脐结痛,身出冷汗。

    用法用量

    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四《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二:吴茱萸散处方

    吴茱萸30克(汤浸七遍,焙干微炒)半夏30克(汤洗七遍,去滑)白术30克 鳖甲30克(涂醋,炙令黄,去裙澜)赤茯苓30克 前胡30克(去芦头)青橘皮30克(汤浸,去白、瓤,烙)京三棱30克 桂心30克 厚朴30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热)槟榔30克 枳壳15克(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

    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

    治胸痹,咽喉噎塞,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大枣3枚,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二《圣济总录》卷二十:吴茱萸散处方

    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5克 肉豆蔻仁 干姜(炮)甘草(炙)各15克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高良姜各60克 缩砂仁 陈曲(炒)白术各30克

    制法

    上十一味,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

    温中祛寒,健牌燥湿。治肠痹。寒湿内搏,腹满气急,大便飧泄。

    用法用量

    每服3克,空腹时用粥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医方类聚》卷一九七引《医林方》:吴茱萸散处方

    吴茱萸 槟榔 木瓜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温肝降逆。治奔豚气,或吐或汗出,发时气上冲心,闷乱,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生姜汤调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七引《医林方》《圣惠》卷七十八:吴茱萸散处方

    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微炒),五味子1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产后体虚,汗出心烦,食少,四肢羸弱,涩涩恶寒。

    用法用量

    以酒2大盏浸半日,煎至1盏3分,去滓,分3次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更多中药材
  • 别名保志膏处方当归1两,生地1两,熟地1两,刘寄奴1两,合欢木皮1两,男子黑发(洗净)1两,乳香5钱,没药5钱,血竭5钱,黄蜡8钱,白蜡8钱,龙骨(煅,童便渍)1钱。制法上用麻油4两,煎前6味至发溶尽,滤去滓,复油入锅,下二蜡,不住手搅,离......
  • 处方升麻、干葛、紫苏、川芎、羌活、地骨皮、甘草、防风、荆芥、前胡、薄荷、牛蒡子、桔梗、枳壳、蝉退、山楂。功能主治痘疮初热壮甚,或风寒壅盛,致红紫斑影不起,或痘疮暴出之时,热毒之气发越,疹点隐于皮肤之中。用法用量水煎服。夏,加香薷;冬,加麻黄......
  • 处方党参3两,牡蛎2两,炙黄耆3两,巴戟天4两,当归3两,龙骨2两,甘草1两,杜仲2两,补骨脂2两,续断3两,菟丝子4两,川芎2两,益智仁2两,枸杞子4两,酸枣仁3两,淮牛膝2两,杭白芍2两,远志4两,白术3两,广陈皮1两,云茯苓3两。制法......
  • 处方白槟榔、车前子、大麻子(略炒)1两(砖微磨去壳,另研),郁李仁(汤泡去皮)2两,菟丝子(酒浸2宿,蒸,捣,晒,去皮,再酒蒸)2两,牛膝(酒浸2宿)2两,山茱萸(酒洗取肉)2两,山药2两,大黄(酒拌,蒸黑色)5两,枳壳1两,独活1两。制法......
  • 处方轻粉1钱,黄柏5钱,乳香1钱,水粉3分,孩儿茶3钱,百草霜1钱,冰片3分。制法上药各为末。功能主治杨梅疳疮。用法用量猪胆汁调搽。摘录《洞天奥旨》卷十引巫彭真君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