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系指生于下颏部的一种疮疡。出《外科启玄》卷七。又名羊须疮。为脾胃湿热郁于肌肤,复感风邪而成。初起在下颏部出现小如粟米,大如黄豆的红色丘疹,焮热痒痛,破流黄水,浸淫成片。治宜祛风胜湿,凉血祛风胜湿,凉血清热。初服升麻消毒饮加苍术、黄连;抓破渗血者宜服消风散;湿热重者内服芩连平胃汤。外用三石散或三黄丹麻油调敷。即须疮(包括湿疹)。
(公元 1695 年)清.张温(路玉、石顽)着。十六卷。采集历代名家方论,编次成书。门类依据王肯堂《证治准绳》,方药主治多依撩《薛己医案》、张介实《景岳全书》,并结合自己的体会予以参订。
病名。系指生于下颏部的一种疮疡。出《外科启玄》卷七。又名羊须疮。为脾胃湿热郁于肌肤,复感风邪而成。初起在下颏部出现小如粟米,大如黄豆的红色丘疹,焮热痒痛,破流黄水,浸淫成片。治宜祛风胜湿,凉血祛风胜湿,凉血清热。初服升麻消毒饮加苍术、黄连;抓破渗血者宜服消风散;湿热重者内服芩连平胃汤。外用三石散或三黄丹麻油调敷。即须疮(包括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