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证名。见《女科秘要》卷二。亦名妊娠阴肿。此症多发生在妊娠后半期。因孕妇脾肾阳虚,脾主运,肾主水,脾失健运,水湿下注,而致外阴浮肿。治宜温阳健脾,用安胎顺血散(诃子,水煎温服);外用地肤子、艾叶、防风、透骨草、荆芥、川椒、黄瓜皮,熏洗。参见子肿条。
《银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题唐.孙思邈着。二卷。论眼科诸证甚为明晰,治疗也不偏于补泻寒温。
病证名。见《女科秘要》卷二。亦名妊娠阴肿。此症多发生在妊娠后半期。因孕妇脾肾阳虚,脾主运,肾主水,脾失健运,水湿下注,而致外阴浮肿。治宜温阳健脾,用安胎顺血散(诃子,水煎温服);外用地肤子、艾叶、防风、透骨草、荆芥、川椒、黄瓜皮,熏洗。参见子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