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泄泻病之一。又名脾肾泻。其症候特点是:每日清晨天将明时,必登厕洞泄一二次。陈修园主张以四神丸加味主之,并谓:“大抵初泻与泻之未甚,宜利水,次补脾。久泻大泻,宜补肾,以胃关煎、八味丸之类为主,兼服补中益气汤以升其下降之气。”(《医药从众录·泄泻》)从施治的角度,达到肾、脾兼补的目的。朱丹溪《丹溪心法·泄泻》主张用分水饮下二神丸及椒朴丸,或平胃散下小茴香丸;久病重证、虚甚者,用椒附汤。参见肾虚五更泄泻、泄泻条。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银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题唐.孙思邈着。二卷。论眼科诸证甚为明晰,治疗也不偏于补泻寒温。
病名,泄泻病之一。又名脾肾泻。其症候特点是:每日清晨天将明时,必登厕洞泄一二次。陈修园主张以四神丸加味主之,并谓:“大抵初泻与泻之未甚,宜利水,次补脾。久泻大泻,宜补肾,以胃关煎、八味丸之类为主,兼服补中益气汤以升其下降之气。”(《医药从众录·泄泻》)从施治的角度,达到肾、脾兼补的目的。朱丹溪《丹溪心法·泄泻》主张用分水饮下二神丸及椒朴丸,或平胃散下小茴香丸;久病重证、虚甚者,用椒附汤。参见肾虚五更泄泻、泄泻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