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鼠胆

    《中药大辞典》:鼠胆拼音注音Shǔ Dǎn出处

    《本草经集注》

    来源

    为鼠科动物褐家鼠、黑家鼠等的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鼠"条。

    归经

    《玉楸药解》:"入手少阴心、足少阳胆、足厥阴肝经。"

    性味

    《玉楸药解》:"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治青盲,雀目,聤耳。

    ①《本草经集注》:"主治目暗。"

    ②《纲目》:"点目,治青盲、雀目不见物;滴治耳聋。"

    ③《玉楸药解》:"涂箭镞不出,聤耳汁流。"

    复方

    ①治眼疏疏不胡:鼠胆汁点之。(《圣惠方》)

    ②治耳卒聋:取鼠胆,纳耳内。(《补缺肘后方》)

    ③治多年耳聋:川乌头(炮)、细辛各二钱,胆矾半钱,鼠胆一具。上三味为细末,用鼠胆调,和匀,再焙令干,研细,却入麝香半字,用鹅毛管吹入耳中,吹时含茶清,待少时。(《卫生家宝方》胜金透关散)

    ④治久聋:熊胆一分,鼠胆二枚(十二月收者)。以水和,旋取如绿豆大,滴入耳中,日一、二度。(《圣惠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鼠胆拼音注音Shǔ Dǎn英文名Mouse gallbladder出处

    出自《本草图经》

    来源

    药材基源:为鼠科动物褐家鼠和黄胸鼠的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Rattus norvegicus Berkenhout2.Rattus flavipectus Milne-Edwards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捕捉,捕后剥皮,剖腹取胆,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栖息于住宅、阴沟、草堆、田埂、作物地及河溪堤岸等处。 杂食性。好啃咬衣物、家具和雏禽。活动多在夜间,以午夜最活跃。

    2.栖息于屋内,也活动于野外的农田。当作物成熟时,吸时则迁至田间。杂食必,几食一切物品。

    资源分布:1.分布几遍全国。

    2.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原形态

    1.褐家鼠,体长15-22cm,体重72-290g。耳短而厚,前折不能遮眼。尾明显短于体长,前足4趾,后足5趾,均具爪,后足长3.5-4cm。雌性乳数6对。被毛粗糙,背部棕褐色或灰褐色,杂有许多黑长毛,毛基深灰色,毛尖棕色。腹面苍灰色,略带一此致乳黄色。足背苍白色。尾毛两色,上面黑褐色,下面灰白色。尾部鳞片组成的环节明显,鳞片的基部和有白色和褐色的细毛。

    2.黄胸鼠,体长13.5-18cm,体重74-134g。尾细且超过体长。体形较褐家鼠细长,耳壳溥而长,向前折可盖住眼。前、后足细长,分别为4趾和5趾,均具爪。乳头胸部2对,鼠蹊部3对,个别6对,即在腹部增加1对。背毛棕褐色,毛基深灰。腹毛灰黄色,毛基浅灰色,在胸部毛色更黄,有时具一块白斑。前足背的中央毛灰褐色,四周灰白色,而后足背为白色。尾上下全为暗褐色。

    归经

    心;肝;胆经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肝利胆;明目聪耳。主青盲;雀目;聤耳;耳聋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点眼或滴耳。

    复方

    ①治眼HUANGHUANG不明: 鼠胆汁点之。 (《圣惠方》)②治耳卒聋: 取鼠胆;纳耳内。 (《补缺肘后方》)③治多年耳聋: 川乌头(炮)、细辛各二钱,胆矾半钱,鼠胆一具。上三味为细末,用鼠胆调,和匀,再焙令干,研细,却入麝香半字,用鹅毛管吹入耳中,吹时含茶清,待少时。(《卫生家宝方》胜金透关散)④治久聋: 熊胆一分,鼠胆二枚(十二月收者)。以水和,旋取如绿豆大,滴入耳中,日一、二度。 (《圣惠方》)

    各家论述

    1.《本草经集注》:主治目暗。

    2.《纲目》:点目,治青盲、雀目不见物;滴治耳聋。

    3.《玉揪药解》:涂箭不出,盯耳汁流。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斑竹根拼音注音Bān Zhú Gēn出处《草木便方》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刚竹的根茎及根。9~10月挖根及根茎,晒干。生境分布栽培于庭园或野生山间。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四川、山东、河南、广西等地。原形态刚竹(《竹谱详录》),又名......
  • 拼音注音Bān Zhú Huā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刚竹的花。功能主治治猩红热,用斑竹花二两,煎水服。摘录《中药大辞典》......
  • 拼音注音Bān Huā Sháo Lán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紫点杓兰的花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pripedium guttatum Sw.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挖,洗净,晾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高寒山区林下或草地。资源分布......
  • 《中药大辞典》:斑茅拼音注音Bān Máo别名大密(《岭南科学》),芭茅(江西《草药手册》)。出处江西《草药手册》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斑茅的根。夏、秋采收。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和河岸草地及村落附近。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南、湖北、四川、江西......
  • 《中药大辞典》:斑茅花拼音注音Bān Máo Huā出处江西《草药手册》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斑茅的花穗。夏、秋季采收。功能主治止血。治咯血,呕血,衄血,创伤出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2两。外用:适量,捣敷。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