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查古籍
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银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题唐.孙思邈着。二卷。论眼科诸证甚为明晰,治疗也不偏于补泻寒温。
宋末元初医学家。字子敬(一说字敬夫),号太无。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善词章,工书法,精通天文、地理。曾得名医刘完素门人荆山浮屠之传。南宋末入宫为寺人,以医侍穆陵,颇受宠厚。宋亡,掳至燕京,然辞不入内廷,闭门绝客,专研医术。学宗刘完素,旁通张从正、李东垣之说,将北方刘、张、李诸家学术传至江南。乐于济世,凡求治者皆为诊疗,无倦色;遇贫病无援者,赠以药资。晚年病颓,好静僻。求医者至,令徒告以诊视脉状,口授配伍方药。元泰定二年(1325年),朱丹溪登门拜师,历三月,见其诚意,始接纳为徒,尽传其术。朱氏由此得见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王海藏诸书,且得罗氏启迪,遂创丹溪学派。罗氏治病处方,灵活善变,疗效颇佳。推重精神疗法,又注意顾护胃气。著《罗太无先生口授三法》一卷,共载中风至产后诸疾七十六症,各述其证、因、脉、药,简要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