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卡密

    《中药大辞典》:卡密拼音注音Kǎ Mì别名

    西伯利亚白刺(《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酸胖、哈莫儿(《内蒙古中草药》)。

    出处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来源

    为蒺藜科植物小果白刺果实。果熟时采收,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盐碱滩地、河流及水渠旁、湖盆边缘的沙地、盐渍化的低沙地。分布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

    原形态

    灌木,高50~100厘米。茎直立或弯曲,多分枝,成丛状,有时横卧,小枝灰白色,先端刺状。叶小,4~6枚,簇生于嫩枝上,倒披针形,肉质,长6~12毫米,宽2~3.5毫米;叶柄短.聚伞花序顶生,花为黄白色,花瓣及萼5片,稀为4片。果为浆果状核果,近圆形,熟时暗红色,果汁暗蓝紫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降压生物碱。

    性味

    甘酸微咸,温。

    功能主治

    健脾胃,滋补强壮,调经活血。治身体瘦弱,气血两亏,脾胃不和,消化不良,月经不调,腰腹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研末为丸、散。

    复方

    ①治身体虚弱:卡密一两,红糖二钱。水煎服。或研末为丸,每服三钱。

    ②治月经不调,虚寒腰痛:卡密一两,益母草五钱,石榴五钱,肉桂、红花各三钱。共研细末,蜜丸二钱重,每日二次,每次服一丸。

    ③治脾胃虚寒,消化不良:卡密一两,石榴五钱,肉桂、干姜各三钱。共研细末,每日二次,每次服一钱。(性味以下出《内蒙古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卡密拼音注音Kǎ Mì别名

    西伯利亚白刺、酸胖、哈莫儿。

    英文名all-grass of Bieberstein Carlina, Siberian Nitrari出处

    出自《中国沙漠地区药植物》。

    来源

    药材基源:为蒺藜科植物小果白刺和齿叶白刺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Nitraria sibirica Pall.2.Nitraria roborowskii Kom.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喜生于盐渍化的低沙地、湖盆边缘的沙地,常在沙碱地、轻度盐渍化低地、干河床边形成群落。

    2.生于湖盆及荒漠边缘沙地。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西北以及河北、内蒙古等地。

    2.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

    原形态

    1.小果白刺 灌木,高50-100cm。具刺针,多分枝,弯曲或直立,有时横卧。树皮及小技灰白色,小枝具贴生白绢毛,尖端刺状。托叶早落;叶在嫩枝上多为4-6片簇生,肉质,倒卵状长圆形,长2-3cm,宽3-6mm,先端钝圆,具小突尖,基部窄楔形,全缘,两面发绿色,无毛或嫩时被绢毛。蝎尾状花序顶生,花黄绿色,较小;萼片5,三角形,覆瓦状排列;花瓣5,长圆形,弯曲;雄蕊10-15;子房3室,每室有胚珠1个,柱头3,短。核果浆果状。锥状卵形,长8-10mm,成熟时深紫红色;果核卵形,先端尖,长4-5mm。花期5-6月,果期7-8月。

    2.齿叶白刺 本种与小果白刺的区别为:叶2-3片簇生,叶片长圆状匙形或窄倒卵形,长2.5-4cm,宽0.7-2cm,全缘或先端具不规则2-3齿裂。花稀少。核果卵形;长12-18mm,直径8-15mm;果核长8-10mm。

    化学成分

    小果白刺全草含生物碱:白刺喹嗪胺(nitraramine),L-鸭嘴花酮碱(L-vasicinone),白刺喹啉胺(nitramine),异白刺啉淋胺(isonitramine),白刺咪唑碱(nitrabirine)和小果白刺碱(sibirine)。

    药理作用

    全草中的总生物碱给蛙淋巴囊注射,5-15mg/kg开始出现作用,20mg/kg可出现麻痹、骨胳肌松弛、翻正反射消失、呼吸减慢,部分青蛙死亡;其半数致死量为29.5mg/kg。对小鼠和兔皮下或静脉注射,获得同样结果。在麻醉犬的急性试验中,此生物碱可引起血压下降。对离体蛙心,4×10(-4)-10(-3)g/ml浓度时有抑制作用;在离体蛙下肢灌流时,对血管无影响。从地上部分分出的生物碱对麻醉猫能降低血压,但无抗交感作用(瞬膜试验),也无罂粟碱样作用(离体兔肠试验)。

    归经

    脾;肝;肾经

    性味

    甘酸;微咸;温

    功能主治

    健脾胃;益气血;调有经。主脾虚食少;消化不良;气血两亏;身体瘦弱;有经不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Chén Xiānɡ Qǔ出处《饮片新参》来源为沉香等多种药末和以神曲糊制成的曲剂。性味《饮片新参》:“苦香,温。“注意《饮片新参》:“阴虚内热者慎用。“功能主治①《饮片新参》:“理脾胃气,止痛泻,消胀满。“②《药剂学》:“治感冒风......
  • 拼音注音Cè Shì英文名Spiderflower Root出处出自《中国药植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白花菜科植物白花菜Cleome gynandra L.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ome gynandra L.[Gynandrops......
  • 来源萝藦科潮风草Cynanchum ascyrifolium (Franch. et Sav.) Matsum.,以根入药。生境分布东北。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拼音注音Chán Gǎo Shù别名青胶木、树仲、油槁树、胶樟、青野槁、潺槁木来源樟科木姜子属植物潺槁树Litsea glutinosa (Lour.) C. B. Rob.,以根、皮、叶入药。夏秋采收,根洗净切片晒干;叶、皮多鲜用。性味甘......
  • 拼音注音Chénɡ Qié Zi别名山胡椒、味辣子、山苍子、木姜子、木香子、野胡椒、臭樟子出处本品以山胡椒之名首载于《滇南本草》。《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引《广西通志》云:“山胡椒,夏月全州人以代茗饮,大能清暑益气,或以为即革澄茄。“因山鸡椒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