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名。流痰之发于胸部者。见《医门补要》卷中。病因与流痰同,多发于儿童。证见:胸前部逐渐高突,皮色如常,质较硬,其状如鸡胸者,故名。患儿多伴有咳嗽,痰吐,潮热盗汗,消瘦气喘。日久则肿块变软,内已成脓,破溃则有稀脓流出,难能愈合,易成瘘管,缠绵不止。相当于胸骨结核。治宜温经补益之剂,方选补肺养阴汤加味,证治参见流痰条。
(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学术价值: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
病名。流痰之发于胸部者。见《医门补要》卷中。病因与流痰同,多发于儿童。证见:胸前部逐渐高突,皮色如常,质较硬,其状如鸡胸者,故名。患儿多伴有咳嗽,痰吐,潮热盗汗,消瘦气喘。日久则肿块变软,内已成脓,破溃则有稀脓流出,难能愈合,易成瘘管,缠绵不止。相当于胸骨结核。治宜温经补益之剂,方选补肺养阴汤加味,证治参见流痰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