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疾病预测》 第三节 神衰先兆

    衰老以形衰最先出现,神衰为形衰之继,待形衰发展至神衰时,衰老已进入不可挽逆的阶段。如心藏神,心神衰老则神离失去主宰,致五藏神乱,如《灵枢·大惑论》曰:“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肝藏魂,胆主决断,肝胆魂衰则魂游无断。肺藏魄,肺魄衰则神恍“言善误”。如《灵枢·天年》曰:“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脾藏意,肾藏志,《灵枢·本藏》曰:“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故脾肾神衰则精神乱,志意散。此外,脑髓衰减脑力减退,是肾神衰的早期重要标志,因肾藏精,精生髓,脑为髓之海故也。

    综上所述,衰老是一个由形衰到神衰的发展过程,形衰先兆虽然较先出现,但人体是一个形神统一的整体,因此,在形衰先兆出现的同时,神衰实际已潜在地进展着,故在形衰外露出现时,尤应警惕神衰的匿兆。此外,九窍衰先兆是对五脏衰老有独特意义的征兆,亦是不可忽视的衰老信号。

更多中医书籍
  •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作者:
  • 作者:
    邹存检
  • 作者:
    马培之
  • 《外科证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维德整理祖传秘术及生平经验而成《外科全生集》。此书后经清末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评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维德(l669—l749年)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学家。撰《外科证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
  • 作者:
  • 作者:
    朱世杰
  • 《外科启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极)着。十二卷。论述外科各病证治,有图有方,叙述内服外敷,针灸灸烙、熏点、刀割等法,都切实可行。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