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陈言对儿科学的贡献

    关键词: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儿科学

    陈言,字无择,号鹤溪道人,青田(今浙江青田)人。南宋绍兴、淳熙间(1131~1189年)人;[1]也有认为约出生在北宋宣和初年,卒于南宋绍熙初年。[2]陈氏长于对中医学术进行理论归纳,执简驭繁,淳熙甲午1174年,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将病因分作外因六淫,内因七情及不内外因三类。宋史十八卷载陈言三因病源方六卷。[3]陈言三因学说源于《金匮要略》,但多有发挥。[4]有关史书记载:“陈言,敏悟绝人,长于方脉,治病立效,有不可救者,则预告以期。”[5]陈氏云:“国家以文武医入官,盖为养民设,未有不自学古而得之者。学古之道,虽别而同。为儒必读五经三史,诸子百家,方称学者。医者之经,《素问》、《灵枢》是也。史书,即诸家本草是也。诸子,《难经》、《甲乙》、《太素》、《中藏》是也。百家,《鬼遗》、《龙树》、《金镞刺要》、《铜人明堂》、《幼幼新书》、《产科保庆》等是也。儒者不读五经,何以明道德性命,仁义礼乐?医不读《灵》、《素》,何以知阴阳运变,德化政令?儒不读诸史,何以知人材贤否,得失兴亡?医不读本草,何以知名德性味,养生延年。儒不读诸子,何以知崇正卫教,学识醇疵?医不读《难》、《素》,何以知神圣工巧,妙理奥义?儒不读百家,何以知律历制度,休咎吉凶?医不读杂科,何以知脉穴骨空,奇病异证?然虽如是,犹未为博,况经史之外,又有文海类集,如汉之班马,唐之韩柳,及我大宋,文物最盛,难以概举。医文汉亦有张仲景、华佗;唐则孙思邈、王冰等,动辄千百卷,其如本朝《太平圣惠》,乘闲集效,神功万全,备见崇文。”[6]其间对偶排比,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难怪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文词典雅,而理致简该,非他家俚鄙冗杂之比”。[4]

    陈氏除了在病因病机学的贡献外,[7]对内、外、五官、妇、儿各科在当时均有影响。在儿科方面,讲到:“小儿初生,急以绵裹指,拭尽口中恶血,若不急拭,啼声一出,即入腹成百病矣。”此已认识到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危害。在论述“夜啼”中讲到:“小儿夜啼有四证,一曰寒,二曰热,三曰重舌口疮,四曰客忤。寒则腹痛而啼,面青白,口有冷气,腹亦冷,曲腰而啼,此寒证也;热则心躁而啼,面赤,小便赤,口中热,腹暖,啼时或有汗,仰身而啼,此热证也。若重舌口疮,则要乳不得,口到乳上即啼,身额皆有微热,急取灯照口,若无疮,舌必肿也;客忤者,见生人气忤而啼也。”陈氏的论述比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的夜啼分类要细,钱氏论述夜啼:“脾脏冷而痛也,当与温中药,及以法禳之,花火膏主之。”[8]而陈氏的分类与现代汪受传《中医儿科学》关于夜啼的分类比较接近。[9]陈氏在论述“积热证治”中介绍的六神散(人参、白茯苓、干山药、白扁豆、炙甘草各等分)及银白散(干山药、白术、白茯苓、人参、白扁豆、知母、炙甘草、升麻各等分)组方合理,立方平稳,其基本方在儿科临床中应用较广。其在“急慢惊风证治”中,云:“小儿发痫,俗云惊风,有阴阳二证,身热,面赤,而发搐搦,上视,牙关紧硬者,阳证也;因吐泻,或只吐不泻,日渐困,面色白,脾虚,或冷而发惊,不甚搐搦,微微目上视,手足微动者,阴证也。阳证用凉药,阴证用温药,不可一概作惊风治也。又有一证,欲发疮疹,先身热惊跳,或发搐搦,此非惊风,当服发散药。”在疳病方面,陈氏认为与缺乳,或饮食失调,或脾胃虚弱、虫证等有关,并指出了主症是:日渐蠃瘦,腹大不能行,发热,无精神。用黄连、神曲、麦芽、木香、槟榔、使君子肉、肉豆蔻组成的肥儿丸主之。这些都是经验之谈,足见陈氏临证经验之丰富。

    主要参考文献

    [1]贾得道.中国医学史略[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79:179.

    [2]孙贯江.富春居漫录[M].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1:385.

    [3]元·脱脱等.宋史·艺文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9:5316.

    [4]李经纬,程之范.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医学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29,186.

    [5]清·光绪元年.青田县志·卷十·方技[M].32.

    [6]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14.

    [7]甄志亚,傅维康.中国医学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64.

    [8]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26.

    [9]汪受传,俞景茂,苏树蓉等.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49~752.

    青田县人民医院(浙江,323900)毛伟松

更多中药材
  • 脾胃护理。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的基础,是气血生化的源泉。脾胃主要运输水液。水分的产生不仅与脾胃密切相关,而且最容易对脾胃功能造成损害。因此,风湿病患者必须照顾好自己的脾胃,平时要避免暴饮暴食、嗜酒、吃辛辣、油腻、刺激等食物,尤其是贪凉喜冷。......
  • 夏天属于火,与心相对应,所以夏天要注意心灵的调理。《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意思是夏天要心平气和,保持快乐快乐的心情,让胸怀宽广,精神饱满。对待外界的东西要像含苞待......
  • 第一个提倡早上脉搏的是《黄帝内经》中的“脉要精微”篇,其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这段话的翻译是:脉搏通常是在早上,此时人们没有工作,阴气没有干扰,阳气没有消散,饮食......
  • 如果白天经常出汗,稍有活动就会加重,称为自汗,主要是由脾肺气虚引起的。常表现为气短乏力、身体疲劳、易感冒、面白少华,或伴有畏寒等症状。如果你在睡觉时出汗,醒来后停止,甚至弄湿衣服和被子,这被称为盗汗,主要是由阴虚引起的。常伴有手脚热、口干咽......
  • 68岁的老李患有大量夜尿症。他平均每晚起床5-6次,严重影响了他的夜间睡眠,白天没有精神。即使他白天去公园,他也只敢在公共厕所周围活动,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和大多数病人一样,老李一开始只认为这是由于老年肾缺乏症,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