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麻为正疹亦胎毒,毒伏六腑感而出,初发之状有类痘,形尖渐密不浆殊,始终调护须留意,较痘虽轻变化速。
注∶疹非一类,有瘙疹、瘾疹、温疹,盖痘疹皆非正疹也。惟麻疹则为正疹,亦胎元之毒伏于六腑,感天地邪阳火旺之气,自肺脾而出,故多咳嗽,喷嚏,鼻流清涕,眼泪汪汪,两胞浮肿,身热二三日,或四五日始见点于皮肤之上,形如麻粒,色若桃花,间有类于痘大者,此麻疹初发之状也。形尖疏稀,渐次稠密,有颗粒而无根晕,微起泛而不生浆,此麻疹见形之后大异于痘也。须留神调治,始终不可一毫疏忽,较之于痘虽稍轻,而变化之速则在顷刻也。
《本草从新》(公元 1757 年)清.吴仪洛(遵程)着。 十八卷。以《本草备要》为依据,一部分照旧,一部分增改,较为完善 。
麻为正疹亦胎毒,毒伏六腑感而出,初发之状有类痘,形尖渐密不浆殊,始终调护须留意,较痘虽轻变化速。
注∶疹非一类,有瘙疹、瘾疹、温疹,盖痘疹皆非正疹也。惟麻疹则为正疹,亦胎元之毒伏于六腑,感天地邪阳火旺之气,自肺脾而出,故多咳嗽,喷嚏,鼻流清涕,眼泪汪汪,两胞浮肿,身热二三日,或四五日始见点于皮肤之上,形如麻粒,色若桃花,间有类于痘大者,此麻疹初发之状也。形尖疏稀,渐次稠密,有颗粒而无根晕,微起泛而不生浆,此麻疹见形之后大异于痘也。须留神调治,始终不可一毫疏忽,较之于痘虽稍轻,而变化之速则在顷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