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木舌者,舌忽肿胀,转掉不仁。舌者心之苗,心者舌之本,因心经热毒而发,或因脏腑壅热,心脾积热,其气上冲而发。甚则塞满口中,硬如山甲,若不急治,则致害人。更不可用手去按,按则恐损舌根,每长致语言不清楚。如至啼叫无声,面色频变,而惊疼者不治。
治法以小刀点紫黑处,或刺舌下金津玉液二穴,破出血痰,以冰硼散吹之;内服荆防败毒散,煎药内务多加山栀,乃泻火之要品也。
舌衄者,舌上出血,如线不止,是心胃火邪炽甚,逼血妄行,以六味地黄汤加槐花主之,或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亦可;外用槐花炒研细干掺。
《时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陈念祖(修园)着。二卷。 选择常用方剂 108 首,按性质分为十二类,叙理简明,便于学习。
《时病论》(公元 1882 年)清.雷丰(少逸)着。八卷。阐述四时的“伏气”、“新感”等急性热病,立法清晰,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
木舌者,舌忽肿胀,转掉不仁。舌者心之苗,心者舌之本,因心经热毒而发,或因脏腑壅热,心脾积热,其气上冲而发。甚则塞满口中,硬如山甲,若不急治,则致害人。更不可用手去按,按则恐损舌根,每长致语言不清楚。如至啼叫无声,面色频变,而惊疼者不治。
治法以小刀点紫黑处,或刺舌下金津玉液二穴,破出血痰,以冰硼散吹之;内服荆防败毒散,煎药内务多加山栀,乃泻火之要品也。
舌衄者,舌上出血,如线不止,是心胃火邪炽甚,逼血妄行,以六味地黄汤加槐花主之,或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亦可;外用槐花炒研细干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