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鹤肉

    《中药大辞典》:鹤肉拼音注音Hè Ròu出处

    《医学入门》

    来源

    为鹤科动物丹顶鹤

    生境分布

    繁殖于我国黑龙江省一带,迁至长江下游一带过冬。

    原形态

    丹顶鹤,又名:鹤(《诗经》),白鹤(《嘉佑本草》),仙鹤(《日用本草》),仙禽、胎禽(《纲目》)。

    体长在1.2米以上。嘴长而呈绿灰色,顶端稍淡,略近黄色。虹膜褐色。体羽主要为白色。头顶皮肤裸露,呈朱红色,幼时头顶不红;额和眼先微具黑色;喉、颊和颈部暗褐色。飞羽黑色,其次级和三级飞羽形长而弯曲成弓状;两翼折叠时,覆于整个白色短尾上面,每被人误认为尾羽。雌鸟与雄鸟同色。胫、跗跖和趾均细长,灰黑色,后趾小,位高于前3趾,爪灰色。

    常涉于近水浅滩。鸣声响亮,飞翔力强。主食鱼、虫、甲壳类以及蛙等。

    性味

    咸,平。

    ①《日用本草》:"味咸,平,有毒。"

    ②《医学入门》:"咸,平,无毒。"

    ③《会约医镜》:"性寒。"

    注意

    《合约医镜》:"多食发痼疾。"

    功能主治

    益气力,止消渴。

    ①《日用本草》:"益气力,去风补肺,劳弱者宜食之。"

    ②《医林纂要》:"解蛇虫诸毒。"

    ③《会约医镜》:"解五脏热,止消渴。"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鹤肉拼音注音Hè Ròu别名

    丹顶鹤、鹤、白鹤、仙鹤、仙禽、胎禽

    英文名Red-crested crane, Red-crowned crane出处

    出自《医学入门》。《嘉佑本草》:今鸿有玄、有黄。有山。有苍,取其白者为良,它者次之。鹤血咸,平,无毒。主益气力,补劳乏,去风益肺。

    来源

    药材基源:为鹤科动物丹顶鹤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rus japonensis (P. L. S. Muller)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芦苇或其他杂草丛生的沼泽带。夜间停息于四周环水的草滩上。性杂食。巢多营于周围环水的浅滩上,每窝产卵1-2枚,卵椭圆形,苍灰色,钝端有茶色斑点。

    资源分布:繁殖在黑龙江西北部,冬季见于江西、江苏和山东等地。

    原形态

    丹顶鹤,大型鸟类,全身几近钝白色;头顶裸出部分为鲜红色。额和眼先微具黑羽;喉、颊和颈大部分暗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均黑,且形长而弯曲成弓状,覆于整个白色尾羽上。雌雄同色。嘴长绿灰色;脚灰黑色,爪灰色。

    化学成分

    肉含蛋白质(protein),肽类(pepides),氨基酸(amino acid),脂肪(fat),甾类(steroid)。

    归经

    肺;脾;肾经

    性味

    味咸;性平

    注意

    1.《日用本草》:“(鹤)顶血大毒,服之即死。”2.《饮食须知》:“鹤肉有毒,顶血饮之立死。”

    功能主治

    益气;解热。主消渴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50-100g。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Bái Tàn别名火炭(《千金方》),无纹炭(《圣济总录》),木炭(《普济方》),焊炭(《经验方》)。出处《纲目》来源为木炭之坚紧无纹、烧时焰发白色者。功能主治治肠风下血,阴囊湿疹,烫伤。《纲目》:“误吞金银铜铁在腹,白炭烧红,急为......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牛尾七别名牛尾七、大岩七来源蓼科白牛尾七Rheum emodi Wall.,以根入药。生境分布云南。注意3~5钱,水煎服或生吃及泡酒服,亦可捣烂外包患处。功能主治苦、甘,寒。用法用量清热解毒,止血,生肌。主治肺热咳嗽,......
  • 《中药大辞典》:白牛胆拼音注音Bái Niú Dǎn别名毛老虎(《生草药性备要》),猪耳风、大力黄(《广西野生资源植物》),白叶菊(《广西中兽医药植》),大麻香、毛柴胡、白面风、土蒙花(《湖南药物志》),大刀药、白背风、白羊耳、华耳木、金边......
  • 拼音注音Bái Niú Dǎn Gēn别名山白芷、土白芷、小茅香、黑骨风、寻骨风、铁杆香、白面风根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羊耳菊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nula cappa (Buch.-Hma.)采收和储藏:立夏后采挖,洗净,鲜用或晒......
  • 《中药大辞典》:白牛膝拼音注音Bái Niú Xī别名小九占牛(《滇南本草》),九股牛膝、长深根(《云南中草药》)。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石竹科植物狗筋蔓的根。夏末秋初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干。生境分布产于云南。性状干燥根细长圆柱形,长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