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法用孩儿骨一根,放瓦钵内,将糠火 过再研极细末,止用一分,松香研极细五分,狗脊背上毛不拘多少,瓦上焙存性,研极细末,止用一钱,象皮一钱擂软,用热酒泡浸,瓦上焙,研极细,枯矾三分,和匀再研极细末,先将麻药涂缺唇上,后以小锋刀刺唇缺处皮,以磁盘贮流出之血调前药,即以绣花针穿丝钉住两边缺皮,然后搽上血调之药。三五日内不可哭泣及大笑,又怕冒风打嚏。每日只吃稀粥,俟肌生肉满去其丝,即合成一唇矣。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公元 1564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著。一卷。论述脉象 27 种,对于脉的体状、相类、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诵读学习。并批解了高阳生的《脉诀》。
法用孩儿骨一根,放瓦钵内,将糠火 过再研极细末,止用一分,松香研极细五分,狗脊背上毛不拘多少,瓦上焙存性,研极细末,止用一钱,象皮一钱擂软,用热酒泡浸,瓦上焙,研极细,枯矾三分,和匀再研极细末,先将麻药涂缺唇上,后以小锋刀刺唇缺处皮,以磁盘贮流出之血调前药,即以绣花针穿丝钉住两边缺皮,然后搽上血调之药。三五日内不可哭泣及大笑,又怕冒风打嚏。每日只吃稀粥,俟肌生肉满去其丝,即合成一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