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幼科铁镜》 辨疟疾(附阴虚似疟)

    作者: 夏禹铸

    疟疾皆由冒感风寒暑热而发,丹溪有曰∶若无汗要有汗以散邪为主,若有汗要止汗以扶正气为先.此千古不磨至之论也.发时有一寒一热,身重骨节疼痛,自汗多呕者,湿疟也.由汗出脱衣冲冒风寒,或渴极过饮冷水,或冷水浴身所致.有食疟者食所伤,由饮食过度伤寒所致.俱用柴胡、前胡、青皮、陈皮、苍术、白术、白茯、甘草、猪苓、泽泻、知母、贝母、浓朴、半夏、黄柏等分,姜枣引,服一剂以清之.于发疟日之五鼓,空心以前方加常山、槟榔、草果仁等分煎服以截之,即愈.如久疟不止致中气弱极,名曰脾寒,用四兽饮加枣、姜,服五六剂自愈.

    夏禹铸曰∶有阴虚似疟竟作疟治者,这般人却没有一毫心思一线想头.夫谓之曰∶似则两症相去.原是星渊即曰∶似疟亦只似其疟之脾寒.试问∶普天下人可有疟一起而就成脾寒者.是必始于清之无法,继又截之无方,或从不服药,相延日久,才到脾寒之症.明明有这一条来路,若一见每日下午身有潮热,冷状飕,便作疟治,独不思到疟有来路.况脾疟由重减轻,阴虚由轻加重,两症判然,竟不知别.此一种心窍,真不可理解.

    阴虚似疟,如潮热稍重于作寒,治用四物汤加人参.如心、肺、肝有热,虽汤内已有熟地,再外加生地.如作寒稍重于潮热,四物汤外加黄 、人参、甘草等分参减半.如潮热作寒俱轻,只用四物汤,不须外加.如女患此,加红花二三分.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李东垣
  • 《冷庐医话》(公元 1897 年)清.陆以湉(定圃)着。五卷。卷一论“医范”“医鉴”“慎疾”“保生”“求医”“诊法”“ 用药”;卷二论古人今人,古书今书;卷三、四、五论病,推究每证的虚实原委,指出医家的利弊。近人从陆氏《冷庐杂识》中摘出其论医语作为补编 。

    作者:
  • 作者:
    凌晓五
  • 作者:
    不详
  • 作者:
  • (公元495 ~ 499 年)南齐、龚庆宣着。五卷。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主要有外伤、痈疽、湿疹、疥癣等。对疔疽引起的脓毒血症的早期治疗,外伤肠出的医护,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术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作者:
    龚庆宣
  • 作者:
    张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