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头痛用药须对症

    头痛一证,有外伤、内伤之分,而外感又有风寒、风热、风湿之别,内伤有肝阳、肝火、痰浊、血瘀、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异,当辨证论治,立方遣药。

    风寒头痛:头痛痛连项背,常伴恶寒发热,身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等。当用解表散寒之剂,可用带须葱茎7根,生姜9克,水煎服,被覆取汗,汗出则愈。

    风热头痛:头痛头昏,发热或恶风,微汗,心烦,微渴,或咳嗽,苔薄黄,舌尖红,脉浮数等。当疏风清热,遣以菊花9克,生石膏9克,川芎9克,制为散剂,每服9克,清茶调服下。

    风湿头痛:头重痛,肢体困重,胸闷脘胀,食少便塘,苔白厚,脉濡缓等。治宜驱风胜湿,可用白蔻仁4.5克,羌活15克,苏叶12克,生姜9克,水煎分两次温服,数日即效。

    肝阳头痛:头涨痛,眩晕耳鸣,烦躁易怒,失眠,口干面红,苔薄黄,脉弦或细数等。当平肝潜阳,可用天麻18克,钩藤15克,白芍24克,水煎服,常服必效。

    肝火头痛:头痛常伴目赤,口干口苦,尿黄便秘,苔黄、脉弦数等。当清泻肝火,可用夏枯草30克,栀子15克,水煎分两次服,以愈为度。

    痰浊头痛:头痛常伴头昏眩晕,胸脘腹闷,恶心呕吐,苔白腻,脉弦滑等。当除痰湿,取白术、泽泻各15克,水煎分两次服。

    瘀血头痛:其特点是痛如针刺,痛有定处,舌有瘀点。治宜活血化瘀,遣以当归尾15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全蝎3克,水煎分两次服。

    气虚头痛:头脑空痛,疲乏加剧,身倦乏力,食欲不振,短气不足以息,脉虚无力等。当补益中气,宜用黄芪30克,升麻9克,水煎分两次服。

    血虚头痛:头痛常伴面色黄白,头昏目花,舌质淡,脉细弱等。当以养血为主,可用当归18克,川芎9克,细辛3克,水煎服。

    阴虚头痛:头痛常伴眩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遗精带下,舌质红,脉沉细无力等。应滋补阴液,可用六味地黄丸,或黄精30克,水煎服。

    阳虚头痛:头痛绵绵,遇暖痛减,遇寒痛加;患者常感怕冷,易于外感;苔白,脉沉弱等。当温补阳气,平日可多吃牛肉、羊肉以及葱姜蒜等食品。(爱华)

更多中药材
  • 第一,来找我的时候,就是告诉我这个返酸特别的严重,整个这种食道都是这种灼热不适的感觉。吃什么奥美拉唑,或者胶体果胶铋等等这一类的药物。好几天儿,然后又反复的发作,再有就是胃胀,这两个症状导致它进食非常的不愉快,什么都不敢吃,吃多一点胃就受不......
  • 那么肛是指肛门,我们古代,称肛门为谷道,那么古人有这样一句话。叫做日撮谷道100遍,治病消疾又延年,这是古人的智慧,告诉我们,每天收缩、收紧这种肛门100遍,也就是这种提肛运动,治病消疾又延年,而且古人还说了,谷道宜常撮,就是指,我们每天生......
  • 患者是一位十六七岁的小男孩儿,他来诊的时候就告诉我说咳嗽已经有半个月了,半个月之前,得了感冒,发了几天烧,自己吃点药之后缓解了,不发热了。然后,现在主要的一个表现就是咳嗽,咯黄痰,嗓子也不疼,肺子里面也没有说胸闷的感觉,鼻子也通气儿,鼻子也......
  • 就是告诉我们,春天和秋天这两个季节,温差变化比较大,那么在春天我们要多穿一点儿,不要说特别怕热,一热就着急把衣服全剪掉。秋天,你也不要着急加衣,一定要是根据气温的变化来适当的增减衣物,调摄寒温,避免出现了这种,因为过寒过热导致人体发生疾病这......
  • 那么结合临床的实践,我认识到这种结节类的疾病,它也是分寒症和热症。什么概念呢?说阳化气,阴成形。这种有形的结节是由于阳化气的这种功能失常所导致的,那么它分为两端,第一端呢,是阳化气的功能太过了导致阳热太盛,这种热性结节的产生是什么原因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