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幼科证治准绳》 飧泻

    作者: 王肯堂

    (医书谓之水谷泻)〔钱〕食不消,脾胃冷,故不能消化,当补脾益黄散主之。〔洁〕乳食不消,初病忽然气出冷,四肢亦冷,面白无光泽,精神不定,此乃胃气不和,可以大温药治之,使君子丸、益黄散主之。若病泄泻日久不瘥,乳食不化,是脾胃有风冷,先服益黄散二服,后用宣风散导之,胃宜再补宜参大科飧泄门用之。

    《圣惠》浓朴散

    治小儿水谷利,羸瘦面黄,不欲饮食。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龙骨黄连(去须,微炒。各半两)丁香当归(锉,微炒)木香白术肉豆蔻(各一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

    地榆散

    治水谷利,日夜不止。

    地榆(微炙,锉)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各三分)黄连(一两,去须,微炒)阿胶(半两,捣碎,炒令黄色)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半钱。量大小加减。

    《医局》胃风汤

    治风冷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腹胁满,肠鸣痛。

    及肠胃湿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无度,并宜服之。

    人参(去芦头)白茯苓(去皮)芎桂皮(去粗皮)当归(去苗)白芍药白术(各等分)上为粗散。每服二钱,以水一大盏,入粟米百粒,同煎七分,去滓稍热服,空心食前,小儿量减。

    小儿大便青瓣飧泄,脉大手足寒,难已,脉小手足温,易已。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唐大烈
  • 作者:
    吴普
  • 作者:
    吴鞠通
  •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作者:
  • 作者:
    邹存检
  • 作者:
    马培之
  • 《外科证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维德整理祖传秘术及生平经验而成《外科全生集》。此书后经清末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评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维德(l669—l749年)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学家。撰《外科证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