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建中丸

    《圣济总录》卷四十六:建中丸处方

    白术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各60克 木香 诃黎勒(去核)肉豆蔻(去皮)芎藭各30克

    制法

    上药六味,捣罗为末,煮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脾胃不和,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

    空腹时用米饮送下3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圣济总录》卷九十:建中丸处方

    人参半两,白术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干姜(炮)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诃黎勒3个(炮,去皮)。

    制法

    上为末,以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虚调胃。主虚劳脾胃冷弱,心腹痞满,不思饮食,四肢怠惰。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生姜、橘皮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圣济总录》卷六十二:建中丸处方

    白豆蔻(去皮)1两,胡椒1分,茴香子1分,高良姜3分,甘草(炙,锉)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蒟酱半两,人参半两,红豆蔻(去皮)半两,干姜(炮)半两,芎半两,藿香叶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

    男子、妇人五种膈气及一切气,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2丸,温酒或生姜汤嚼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瑞竹堂方》卷二:建中丸处方

    大附子(炮,去皮脐)、大川乌(炮,去皮脐)、桂心、胡椒、荜茇、干姜、良姜(炒)、吴茱萸(去核,汤泡)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常服宽中,健脾养胃,育真固气。主脾胃气弱,冒犯风冷,腹痛肠鸣泄泻,手足冷,面色青白,下部虚寒,中满气短。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瑞竹堂方》卷二《杨氏家藏方》卷六:建中丸别名

    健中丸

    处方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制,炒)1两,白茯苓(去皮)1两,吴茱萸(汤洗5遍,慢火炒黄)1两,白术(锉碎,炒黄)1两,神曲(炒黄)1两,小麦蘖(炒黄)1两,干姜(炮)1两,肉豆蔻半两(面裹煨香),人参(去芦头)半两,木香1分。

    制法

    上为细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健脾温胃,去停寒,进饮食。主

    用法用量

    健中丸(《普济方》卷二十五)。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六
更多中药材
  • 《中国药典》:冰硼散处方冰片50g 硼砂(煅)500g 朱砂60g 玄明粉500g性状为粉红色的粉末;气芳香,味辛凉。炮制以上四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硼砂粉碎成细粉,将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及玄明粉配研,过筛,混匀,即得。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
  • 处方火消1钱5分,白月石5分,冰片3厘。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咽喉诸症,双单乳娥。用法用量吹之。摘录《外科方外奇方》卷三......
  • 处方冰糖1钱,乌梅肉1分。功能主治甘酸养胃。主胎疟。用法用量用水1茶钟,浓煎半钟服。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 处方南天烛子10~15克 冰糖15克制法南天烛子于秋季果实成熟时或至次年春季采收,晒干后备用。每日取南天烛子10~15克,放入搪瓷杯内,加水适量煎汤,待煎沸5~7分钟后,加入冰糖15克,稍煎即可。功能主治敛肺,止咳。适用于小儿百日咳。用法用......
  • 处方水发海参50克 冰糖适量制法将海参炖烂后,加入冰糖,再炖片刻即成。功能主治补肾益精,养血润燥。适用于高血压。用法用量早饭前空腹服。摘录《民间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