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论是总论病证,法是治疗法则,律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原机启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维德着。二卷,又附录一卷。论眼病根源,制方要义,并附方义。附论眼病若干种,也较详明。
凡疮疹已出后有声音者,乃形病而气不病也,身温者宜解毒防风汤(大法),大便闭者宜当归丸(便秘)。疮疹未出,先声音不出者,乃形不病而气病也,宜补肺散(失音)加生黄。若疮疹出而声音不出者,是形气俱病也,小儿禀赋素弱者宜预服十奇散(即十宣散见起发)倍归、芎、少木香煎服。(或云,宜十补散,或大异功散,或云形气俱病者、当清其肺,宜八风汤,并凉膈散去硝黄主之。)
肺主气,气不足,则致后三证自汗声不出。疮顶陷塌。不绽肥。并宜十奇散。(自汗倍黄,声不出倍桔梗)心主血,血不足,则致后三证。
灰白色。根窠不红。不光泽。并宜芎归汤加芍药、紫草、红花,良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