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钱氏榻气丸
治小儿虚腹胀大者加萝白子名褐丸子胡椒(一两)蝎尾(半两去毒)上为末面糊丸粟米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陈米饮下无时一方有木香一钱又一方胡椒蝎尾各四十丸
中满分消丸
治中满鼓胀水气腹大热胀并宜治之黄芩枳实(炒二钱)半夏(各三钱)黄连(三钱)姜黄白术人参甘草猪苓(各一钱)浓朴(制五钱)茯苓砂仁(各二钱)泽泻陈皮(各三钱)干生姜(二钱)知母(三上为末水浸蒸饼子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焙热白汤食后服寒因热用故焙之
推气丸
治三焦痞塞气不升降胸膈满胀大便闭涩小便赤少大黄陈皮槟榔枳实黄芩黑牵牛(各等分)上为末炼蜜丸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熟汤吞下
杨氏消胀丸
木香黑牵牛萝卜子槟榔上等分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熟汤吞下
槟榔丸
治小儿疳气腹胀胸膈痞闷喘急不安青皮(去穣用巴豆炒黄色去巴豆)槟榔萝卜子香附子木香黑牵牛上为末姜糊丸如粟米大每服十丸米饮下
三棱丸
治小儿停积腹胁胀满干呕恶心全不入食三棱(煨)木香神曲(炒)陈皮半夏(姜汁制各一两)丁香桂心(各半两)上为末面糊丸粟米大乳食后生姜汤下二十丸
分气散
治小儿肿胀作喘气短而急北梗赤茯苓陈皮桑白皮(炒)大腹皮枳壳(制)半夏曲真苏子(炒)紫苏甘草(炙各二钱)上锉每服一钱水小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半服
大茱萸丸
治小儿饮食过度膨胸膈上下气不宣通郁滞迷闷作喘强食不化作渴烦躁坐卧不任肢体倦怠腹胁痛疼并服之蓬术三棱(各二钱半醋煮)干姜青皮陈皮木香(各一钱)丁香(二钱)吴茱萸(二钱)巴豆(二十粒去油)上为末醋糊丸麻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生姜枣子汤下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钱氏榻气丸
治小儿虚腹胀大者加萝白子名褐丸子胡椒(一两)蝎尾(半两去毒)上为末面糊丸粟米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陈米饮下无时一方有木香一钱又一方胡椒蝎尾各四十丸
中满分消丸
治中满鼓胀水气腹大热胀并宜治之黄芩枳实(炒二钱)半夏(各三钱)黄连(三钱)姜黄白术人参甘草猪苓(各一钱)浓朴(制五钱)茯苓砂仁(各二钱)泽泻陈皮(各三钱)干生姜(二钱)知母(三上为末水浸蒸饼子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焙热白汤食后服寒因热用故焙之
推气丸
治三焦痞塞气不升降胸膈满胀大便闭涩小便赤少大黄陈皮槟榔枳实黄芩黑牵牛(各等分)上为末炼蜜丸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熟汤吞下
杨氏消胀丸
木香黑牵牛萝卜子槟榔上等分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熟汤吞下
槟榔丸
治小儿疳气腹胀胸膈痞闷喘急不安青皮(去穣用巴豆炒黄色去巴豆)槟榔萝卜子香附子木香黑牵牛上为末姜糊丸如粟米大每服十丸米饮下
三棱丸
治小儿停积腹胁胀满干呕恶心全不入食三棱(煨)木香神曲(炒)陈皮半夏(姜汁制各一两)丁香桂心(各半两)上为末面糊丸粟米大乳食后生姜汤下二十丸
分气散
治小儿肿胀作喘气短而急北梗赤茯苓陈皮桑白皮(炒)大腹皮枳壳(制)半夏曲真苏子(炒)紫苏甘草(炙各二钱)上锉每服一钱水小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半服
大茱萸丸
治小儿饮食过度膨胸膈上下气不宣通郁滞迷闷作喘强食不化作渴烦躁坐卧不任肢体倦怠腹胁痛疼并服之蓬术三棱(各二钱半醋煮)干姜青皮陈皮木香(各一钱)丁香(二钱)吴茱萸(二钱)巴豆(二十粒去油)上为末醋糊丸麻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生姜枣子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