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旅行途中该如何进补

    中医之所以强调人们在旅行中一定要吃点补药,多是由于旅途的特点决定的:

    第一,旅行中长途跋涉,登山涉水,身体消耗很大。中医认为,此时“汗为阴津所化”,即运动量过大造成大量排汗,容易伤津耗气。

    第二,旅行中因吃不好,睡不踏实,生活规律差,再加上异地旅游,还容易引起水土不服。

    第三,旅行中心情舒畅、神经高度兴奋。而中医认为“血者,神气也”,即精神过用也会损伤人体血液。

    第四,夫妻一同旅行者增多,尤其是许多新婚夫妻把旅游当作必不可少的内容,性生活的增加,中医认为易伤“精”。

    综上所述,紧张劳累的旅游活动会使人体的精、血、津液、气受到损伤。而中医认为,精、血、津液、气都是营养人体最宝贵的资源。因此,要保证旅行活动的顺利进行和身体健康,人们在旅游中应讲究吃点补药。那么,如何进补才好呢?

    一、要分旅游项目:若选择旅游纯属为了加强身体锻炼,如给自己规定在2日内一上一下西岳华山等,此时因身体消耗很大,最好吃点人参或西洋参,因为二者均能补气生津。或随身携带一些价廉物美的中成药“生脉饮”亦可。

    二、要分地点:若是去寒冷的地带旅游,当注重温补,可选用人参、肉苁蓉等。若是去较炎热的地方旅游,当注重清补,如选择西洋参、百合等。

    三、要分年龄:老年人及体虚者,宜多补。相反,年轻人以及身体强壮者,宜少补,但应注重饮食营养的合理搭配。

    四、要分清气血阴阳:即气虚者补气,血虚者补血,阳虚者补阳,阴虚者补阴。并要遵循辨证而补,不能盲目进补。补气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成药可用四君子丸。这类人群症状主要表现为气短、懒言、倦怠、胸闷无力。补血者可选用当归、龙眼肉,成药可用归脾丸,这类人群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心悸、失眠、脉细。补阳者可选用杜仲,成药可选用左归丸,这类人群主要症状表现为形寒肢冷、乏力自汗、脉迟无力。阴虚者可选用黄精、枸杞子,成药可用左归丸,这类人群主要症状表现为心烦燥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数少。

    编辑提示:文中所涉及的人参、西洋参、枸杞子、肉苁蓉,可用随身携带的保温杯泡水当茶饮。黄芪、当归、杜仲、黄精,可在旅行中携带,便于旅行中煲汤添加。至于百合,由于鲜品不便携带,可在旅行进餐时对症“下单”。 (韩冰)

更多中药材
  • 每一种药物最好都要错开,不同的西药之间服用的话,有些像解抗的药物,我们就错开服用,错半小时。中药西药之间,我们服用的话,尽量错开个半小时会好一点,以避免发生不良的化学反应。......
  • 我们知道中医治病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我们体内的这个营养的偏性,假如这个人是个寒凉的体质,我们用温热的药啊,这是正常对应的。假如寒凉的体质用这个寒凉的药,这个药对身体都是有毒副作用,这个是不能用的。还有下面一句话呢,就是能不能长期服用,如果这......
  • 每到冬季手上掉皮的,脱皮的,还有一些人是春季啊,夏季啊,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有季节性的,这个手上掉皮西医讲的原因比较多,像手癣,维生素缺乏呀,还有什么汗疱疹病毒引起的,这些都会导致我们手脱皮啊。我们中医上讲,一般是心脾有热,我们在临......
  • 白术配半夏,能增强补气健脾,燥湿化痰。白术配黄芪,能益气固表,健脾燥湿。白术配当归,能够健脾益气,养血安胎。白术配白芍,能够健脾燥湿,柔肝止泻。大家记住了吗?......
  • 白术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药材,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白术又分为生白术和炒白术之分,其炮制方法不同,侧重点有所不同。生白术偏于燥湿利水,一般适用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所导致的痰饮水肿。而炒白术偏于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