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幼科发挥》 诸汗

    作者: 万全

    汗者心之液也.唯头汗不必治.小儿纯阳之体.头者诸阳之会.心属火.头汗者.

    炎上之象也.故头汗者.乃清阳发越之象.不必治也.

    自汗者.昼夜出不止.此血气俱热.荣卫虚也.宜当归六黄汤主之.其方用黄 以补其当归生地黄以补其荣.芩连柏以泻其血气之火.用浮小麦为引.入肺以泻其皮毛之热.此治诸汗之神方也.

    盗汗者.梦中自出.醒则干也.其病在肾.宜当归六黄汤加止汗散主之.

    钱氏止汗散 败蒲扇.烧存性.研末.入煎药内.假物象形之理也.

    本县江兰峰.其子七岁.头面出汗如流.用人参当归二味.同 猪心煮汤服之安.

更多中医书籍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作者:
  • 作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