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热痱草

    拼音注音Rè Fèi Cǎo别名

    大叶香薷、假鱼香、小鱼仙草、山苏麻、土荆芥、月味草、野香薷、姜芥、四方草、痱子草、霍乱草、香花草

    英文名Twoanther Mosla, Herb of Twoanther Mosla出处

    出自《常用中草药配方》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疏花荠薴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sla dianthera( Ham.) Maxim[M.remotiflora Sun]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75-2300m的山坡、路旁或湿润的草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陕西、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

    原形态

    疏花荠薴,一年生直立草本,高20-100cm。揉之有香气。茎直立,四棱形,近无毛。叶对生,叶柄长3-18mm,有柔毛;叶片卵状披针形或菱状披针形,长1.2-3.5cm,宽0.5-1.8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具疏齿,近基部全缘,上面无毛或近无毛,下面无毛有腺点。轮伞花序2花,在主茎及侧枝上组成顶生假总状花序长3-15cm;苞片针状或浅状披针形;花萼钟形,长约2mm,外面脉上被短硬毛,上唇3齿,卵状三角形,中齿较短,下唇2齿,披针形,果时花萼增大;花冠淡紫色,长4-5mm,外面被微柔毛,上唇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雄蕊4,后对能育,花药2室,叉开,前对退化;子房4裂,花柱基生,柱头2浅裂。小坚果灰褐色,近球形,直径1-1.6mm,具网纹。花期5-10月,果期6-11月。

    性状

    性状鉴别,茎呈方柱形,多分枝,长20-70cm,近无毛。叶多皱缩,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长1-3.5cm,宽0.5-2cm,边缘有锐尖的稀疏锯齿,叶面有棕黄色凹陷腺点;叶柄长0.3-2cm。可风轮伞花序组成的顶生的总状花序,花冠淡棕黄色。小坚果类球形,直径1-1.5mm,表面灰褐色,具稀疏的网状雕纹。揉搓后有特异清香,味辛凉。

    显微鉴别,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上表面角质条纹明显,均有少数1-2个细胞组成的非腺毛,呈披针形或短锥形;有少数多细胞头腺鳞,下表面腺鳞较多。

    化学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共鉴定出侧柏酮(thujone),香荆芥酚(carvacrol),榄香脂素(elemicine),细辛脑(asarone),欧芹脑(apiole),莳萝油脑(dillapiole),玷烯(copaene),α-香柑油烯(α-bergamotene),α-丁香烯(α-caryophyllene)和γ-荜澄茄烯(γ-cadinene)。

    鉴别

    理化鉴别,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100g,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挥发油,吸取一定量,用乙醚制成10%溶液,作供试品液。1.以香荆芥酚、麝香草酚作对照品。点样于同一硅胶G-CMC薄板上,用二氯甲烷展开15cm,喷以5%香草醛浓硫酸溶液,于105℃烘5min。在供试品分谱中仅与对照品香荆芥酚色谱位置显相同的淡红色斑点。2.以石笔烯、松油烯为对照品。点样于同上薄板上,以已烷展开15cm,用上述显色剂显色。在供试品色谱中仅与对照品石笔烯色谱位置显相同的玫瑰紫色斑点。3.以对-聚伞花烃作对照品。点样于同一硅胶GF254-CMC薄板上,用已烷展开15cm。置紫外灯(254nm)下检视。在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同位置,显相同红色的斑点。

    归经

    肺;脾;胃经

    性味

    味辛;苦;性微温

    功能主治

    发表祛暑;利湿和中;消肿止血;散风止痒。主风寒感冒;阴暑头痛;恶心;脘痛;白痢;水肿;衄血;痔血;疮疖;阴痒;湿疹;痱毒;外伤出血;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

    1.《常用中草药配方》:祛风顺气,温中止痛。治伤暑腹胀,痧气作痛,痔瘘下血。外用杀虫止痒。治湿疹风痒,滴虫性阴道炎。2.《广西植物名录》:散寒发表,祛风止痒。治感冒发热,皮肤湿疹,瘙痒,热痱。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Chū Shān Hǔ别名边耳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爱地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eophila herbacea (L.) 0.Kuntze[G.reniformisD.Den]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生......
  • 拼音注音Cì Sān Jiǎ别名五加皮(《滇南本莩》),白竻根(《生草药性备要》),白茨根、山五甲(《草木便方》),苦竻蔃(《岭南采药录》),刺三加、苦刺头(《贵州民间药物》),三甲皮(《四川中药志》),土三加皮、三加皮(《广西药植名录》)......
  • 《中国药典》:刺五加英文名RADIX ET CAULIS ACANTHOPANACIS SENTICOSI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 (Rupr. et Maxim.) Harms 的干燥、根及......
  •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人参拼音注音Cì Rén Shēn别名刺参、东北刺人参来源五加科刺人参属植物刺人参Echinopanax elatus Nakai,以根及根状茎入药。春季采,晒干。性味甘,温。功能主治滋补强壮,解热,镇咳,调整血压。用......
  • 拼音注音Cì Nán Shé Ténɡ别名爬山虎(《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卫矛科植物刺南蛇藤的根、果实或茎。春、秋割取地上茎,晒干。生境分布生于林下,河边、石坡上。分布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东、浙江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