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瑞苓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瑞苓草拼音注音Ruì Línɡ Cǎo来源

    菊科瑞苓草Saussurea nigrescens Maxim.,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陕西、甘肃、青海、河南。

    性味

    苦、辛,凉。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清热明目。主治月经不调,虚痨骨蒸,目疾。

    用法用量

    2~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瑞苓草拼音注音Ruì Línɡ Cǎo出处

    《陕西中草药》

    来源

    为菊科植物黑紫风毛菊全草。夏季采收,阴干。

    生境分布

    生于高山草坡。分布陕西、河南、甘肃、青海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5~40厘米,通常全体有长毛。茎直立,基部包有叶柄遗留的纤维。基生叶狭倒披针形,长7~18厘米,基部渐狭成柄,先端急尖,边缘有很稀的尖齿;茎生叶2~3,无柄。头状花序2~5个集生于顶端;总苞片覆瓦状排列,边缘黑紫色,有长毛,外层总苞片长卵形,最内层披针形;花托有刺毛;花紫红色,花冠长12毫米,全为管状花。瘦果陀螺状,长4毫米;冠毛褐色,羽状。

    性味

    味辛苦,性凉。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祛风除湿,清热明目。治月经不调,虚劳骨蒸,目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瑞苓草拼音注音Ruì Línɡ Cǎo别名

    为菊科植物黑紫风毛菊的全草。

    英文名Herb of Blacken Saussurea出处

    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ussurea nigrescens Maxim.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阴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高山草坡。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河南等地。

    原形态

    黑紫风毛菊 多年生草本,高15-45cm。通常全株有长毛。根状茎细。茎直立,簇生或单生,上部紫以,基部为残存的叶柄包围,被白色疏长柔毛或几无毛。基生叶有短或长柄,叶片条状披针形或条状长圆形,长达15cm;中部叶和上部叶渐小,无柄,顶端尖或渐尖,基部半抱茎,有倒向锐细齿,两面被疏长毛或近无毛;最上部叶小,先端常紫色。头状花序,2-5个集生于顶端排成伞房状,直径1-1.5cm,有细长的梗;总苞狭钟状,长15-17mm,总苞片4-5层,先端及边缘暗紫色,被白色长柔毛,钝工稍钝,外层卵形,内层条状披针状;花冠暗紫色,长约15mm。瘦果,长圆形,长约3mm;冠毛污白以,外层较短,内层羽毛状。

    性味

    味辛;苦;性凉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清热明目。主月经不调;骨蒸劳热;肝热目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拼音注音Cì Yè Sū Tiě来源药材基源:为苏铁科植物华南苏铁的根或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cas rumphii Miq.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我国华南各地广为栽培,长江流域有盆栽。资源分布:原产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北部、越南、缅甸......
  • 拼音注音Cì Tiān Qié别名苦颠茄、苦天茄(《云南中草药》)。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茄科植物刺茄子的果实。秋季采收,晒干。生境分布生于山间林下或荒坡。分布云南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1米。茎直立,具分枝,全体密被黄硬毛和针......
  • 拼音注音Cì Tiān Qié Yè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茄科植物刺茄子的叶。夏、秋采集,晒干或鲜用。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消炎止痛,解毒止痉。治小儿惊厥。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摘录《中药大辞典》......
  • 别名龙须草、绣球草来源莎草科刺子莞Rhynchospora rubra (Lour.) Makino,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华东、西南、华南。性味甘、咸,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治淋浊。用法用量5钱,配伍其它药,水煎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拼音注音Cì Shān Chá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刺茶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ytenus variabilis(Loes.)C.Y.Cheng[Gymnosporia variablis Loes.]采收和储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