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凡小儿呕吐,多伤于胃则呕,或上有痰,宜服∶
和胃二陈汤
半夏 广皮 藿香 神曲 麦芽(炒) 紫朴 苍术 茯苓(各一钱) 甘草(五分) 泡姜(引) 水煎服。
唇红呕吐,加竹茹、石膏、黄芩各一钱;小便短加木通、前仁各一钱;吐兼泻而有寒热者,加紫苏、前胡、白芷、泽泻;寒重吐不止者,服逐寒荡惊汤,方见惊风门,照后加减,用生姜汁、蜂蜜为引,煎服。
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凡小儿呕吐,多伤于胃则呕,或上有痰,宜服∶
和胃二陈汤
半夏 广皮 藿香 神曲 麦芽(炒) 紫朴 苍术 茯苓(各一钱) 甘草(五分) 泡姜(引) 水煎服。
唇红呕吐,加竹茹、石膏、黄芩各一钱;小便短加木通、前仁各一钱;吐兼泻而有寒热者,加紫苏、前胡、白芷、泽泻;寒重吐不止者,服逐寒荡惊汤,方见惊风门,照后加减,用生姜汁、蜂蜜为引,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