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巢氏病源》小儿 鼻候∶肺主气而通于鼻,而气为阳,诸阳之气上荣头面,若气虚受风冷,风冷客于头脑,即其气不和。冷气停滞,搏于津液,脓涕结聚,即鼻不闻香臭,谓之 鼻。
《婴童宝鉴》小儿风伤囟,即鼻塞并 。
《婴童宝鉴》小儿肺热加客风者鼻 。
《千金翼》治鼻 方。
通草 细辛 附子(炮,去皮。各一分)
上三味下筛,蜜和绵裹,内鼻中良。
《圣惠》治小儿鼻 不闻香臭。龙脑散方
龙脑(半钱,细研) 瓜蒂(十四枚) 赤小豆(三十粒) 黄连(三大茎,去须。)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入龙脑研令匀。每夜临卧时以绿豆大吹入鼻中。每用有少许清水出为效。
《圣惠》又方
木通(锉) 细辛 附子(去皮、脐,生用) 甘草(生用。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绵裹一丸内鼻中,日再用之。
张涣清肺膏方治 鼻病。
瓜蒂(半两) 附子(一个,炮,去皮脐) 赤小豆 细辛 甘草(各一分。以上捣罗为细末)
上件入龙脑一钱研匀,炼蜜和丸皂皂大,绵裹内鼻中。(随鼻之大小)
《脾胃论》(公元 1249 年)金.李杲(东垣、明之)着。三卷。依据临床实践,结合医学理论,认为脾胃在人体生理活动中最为 重要,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张。
(公元 682 年)唐.孙思邈着。三十卷。是《千金要方》的补编,主要内容有药物、伤寒、妇人、小儿 、杂病、色脉、针灸等,伤寒部分增加了张仲景《伤寒论》别本,更为珍贵。
《巢氏病源》小儿 鼻候∶肺主气而通于鼻,而气为阳,诸阳之气上荣头面,若气虚受风冷,风冷客于头脑,即其气不和。冷气停滞,搏于津液,脓涕结聚,即鼻不闻香臭,谓之 鼻。
《婴童宝鉴》小儿风伤囟,即鼻塞并 。
《婴童宝鉴》小儿肺热加客风者鼻 。
《千金翼》治鼻 方。
通草 细辛 附子(炮,去皮。各一分)
上三味下筛,蜜和绵裹,内鼻中良。
《圣惠》治小儿鼻 不闻香臭。龙脑散方
龙脑(半钱,细研) 瓜蒂(十四枚) 赤小豆(三十粒) 黄连(三大茎,去须。)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入龙脑研令匀。每夜临卧时以绿豆大吹入鼻中。每用有少许清水出为效。
《圣惠》又方
木通(锉) 细辛 附子(去皮、脐,生用) 甘草(生用。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绵裹一丸内鼻中,日再用之。
张涣清肺膏方治 鼻病。
瓜蒂(半两) 附子(一个,炮,去皮脐) 赤小豆 细辛 甘草(各一分。以上捣罗为细末)
上件入龙脑一钱研匀,炼蜜和丸皂皂大,绵裹内鼻中。(随鼻之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