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查古籍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吴子野云芡实盖温平耳本不能大益人然俗谓之水硫黄何也人之食芡也必枚啮而细嚼之未有多嘬而亟咽者也舌颊唇齿终日嗫嚅而芡无五味腴而不腻是以致玉池之水故食芡者能使人华液通流转相揖注积其力虽过乳石可也以此知人能澹食而徐饱者当有大益吾在黄岗中见牧羊者必驱之瘠土云草短而有味羊得细嚼则肥而无疾羊犹尔况人乎(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