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抗菌圣药——黄连

    黄连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以苦著称于中药。其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早在汉朝的《神农本草经》中即被列为上品。明清时,黄连被指定为贡品,四川产区每年都要进贡给宫廷。清代,黄连曾“运售出洋,岁值数万”,远去日本、朝鲜等国,因其根呈连珠状而又色黄,故名“黄连”。并以条肥壮、连珠形、质坚实、断面黄色、无残茎及须根者为佳。

    黄连主产于四川的洪雅、石柱、雅安、峨眉等地,并有川连、雅连、鸡爪连等别名。中医认为其性味苦寒、无毒,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清心除烦、止吐杀虫的功效。广泛用于高热、时行热毒、口疮、痈疽、烧烫伤等各种湿热证、热证、寒热错杂的证候和各种血证。

    历代的医药家都对黄连有很高的评价。如南朝陶弘景曾有“久服长生”之说。明代的《本草经疏》上说:“黄连为病酒之仙药,滞下之神草。久经所至,各有殊功。”黄连疗效卓著,在唐代《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两书中,有黄连的方剂多达260余种。黄连通过用酒炮制后,能引药上行,清头目之火;用生姜汁制,可清胃热、止呕;用猪胆汁制,则能泻肝胆实火。黄连在临床应用尚有不少单验方,现介绍几则如下:

    治细菌性痢疾 黄连研粉每次口服0.4克~1克、每日3次(可装入胶囊口服)。

    治小儿吐乳 黄连、清半夏各6克,同研细末,分为100份,1日3次,每次1份。温水服。

    治疗湿证、火烫伤 黄连研细末以1:3的比例调入芝麻油内外搽,每日3次。

    治疗痈疽肿毒 用黄连、槟榔各15克研细末以鸡蛋清调,外搽,1日3次。(叶水泉)

更多中药材
  • 熊兴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痤疮病机多属血热、湿热、热毒、血瘀,一般多将本病分为肺热证、血热证、胃肠实热证、热毒证、湿毒血瘀证等,治疗上分别选用泻白散合枇杷清肺饮、桃红四物汤、清胃散、五味消毒饮和除湿解毒汤等。但我们发现,临床辨治......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鬼箭羽性寒,味苦。功能活血散瘀,杀虫。《本草述》:“鬼箭羽,如《本经》所治,似专功于女子之血分矣。又如苏颂所述古方,更似专功于恶疰及中恶气之毒以病于血者也。”忍冬藤性寒,味甘,气平,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可以......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脾胃病者,医者多倡导东垣之论,一部《脾胃论》集脾胃学术之大成,其论述详于温补而少于清滋,往往忽略脾阴治疗,后世医家也多遵其说。然脾与其他脏腑一样,也有阴阳之分。纵观古今立说,论脾阴者颇多。《灵枢·五邪》篇云......
  • 宋永刚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桔梗为《本经》下品。原文:味辛微温。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本经》云其味辛微温,与现在的认识不同。就其味而言,现认为以苦味为主,兼有辛味。就其药性而言,也与之相左,现......
  • 马建国 张向峰 山东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刘某,女,53岁,2010年11月15日初诊。右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3个月余,其间某院诊为肩关节周围炎,予伸筋丹、小活络丸、独一味、芬必得、布洛芬等中西药物交替内服,及针灸、按摩、热敷、理疗、膏药贴敷,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