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方集解》 丸

    作者: 汪昂

    (张咏)治中风僻,语言謇涩,肢缓骨痛;及风痹走痛;或十指麻木;肝肾风气风湿诸疮(斜语涩,风中于经也;肢缓骨痛,风而兼湿也;风痹肿痛,湿热流注也,世俗谓之流火,即《内经草。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采者佳。不拘多少,拣去粗茎,留枝、叶、花、实,酒拌蒸晒九次,蜜丸辛苦气寒,其味臭,必蒸晒九次,加以酒蜜,则苦寒之阴浊此足少阴、厥阴药也。能祛风散湿,行大肠之气,加以酒蒸蜜丸,气味清和,故能补肝润肾,益气强筋(湿去则筋强)。然风药终燥,若风痹由于脾肾两虚,阴血不足,不由风湿而得者,亦忌服之(唐成讷有进表,宋张咏进表云∶其草金棱银线,素茎紫,节叶相对,颇类苍耳,臣吃百服,即至千服,须发乌黑,筋力轻捷,效验多端。昂按∶此药不但搜风

更多中医书籍
  • 《串雅内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赵学敏(恕轩)撰。四卷。为赵氏记录整理著名“铃医”(走方医)宗柏云的学术经验,并为之增删而成。书中记载多种治法及有效方剂,要求做到简、验、便、廉。

    作者:
  • 作者:
  • 作者:
    昝殷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吴谦
  • 作者:
    赵晴
  • (公元 1241 年)宋.施发(政卿)着。三卷。先总论脉法,次辨明 24 种脉的形象和主病,最后叙述伤寒杂病 等 21 类病证的生死脉法,及妇人病脉、胎脉和小儿病的脉法等。

    作者:
    施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