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方歌】鼻疔生在鼻孔中,鼻窍肿引脑门疼,甚则唇腮俱浮肿,肺经火毒蟾离宫。
【注】此证生于鼻孔内,鼻窍肿塞,胀痛引脑门,甚则唇腮俱作浮肿,由肺经火毒,凝结而成。宜蟾酥丸汗之,再用蟾酥丸细研末,吹入鼻窍。若肿硬外发,用离宫锭涂之。此证初起之时,须当速治,迟则毒气内攻,以致神昏、呕哕,鼻肿如瓶者逆。
方剂:蟾酥丸(见疔疮门)
离宫锭(见肿疡门)
《本草从新》(公元 1757 年)清.吴仪洛(遵程)着。 十八卷。以《本草备要》为依据,一部分照旧,一部分增改,较为完善 。
(公元 1694 年)清.汪昂(讱庵)着。四卷。 选择临床常用药 460 种,以药性病情互相阐发,论述扼要。
【方歌】鼻疔生在鼻孔中,鼻窍肿引脑门疼,甚则唇腮俱浮肿,肺经火毒蟾离宫。
【注】此证生于鼻孔内,鼻窍肿塞,胀痛引脑门,甚则唇腮俱作浮肿,由肺经火毒,凝结而成。宜蟾酥丸汗之,再用蟾酥丸细研末,吹入鼻窍。若肿硬外发,用离宫锭涂之。此证初起之时,须当速治,迟则毒气内攻,以致神昏、呕哕,鼻肿如瓶者逆。
方剂:蟾酥丸(见疔疮门)
离宫锭(见肿疡门)